第372章(第2頁)

  “盧桑喜歡就好!”細川佑明掩着嘴笑着點頭,剛才盧燦那驚詫狂喜的模樣,确實有些好笑……不過,這讓山田夫婦很自豪。

  盧燦低頭,将這面錯金銀鏡連同盒子,挪到自己面前。

  山田或者說之前的細川家族,對其保管的非常好。盒子底部,是一個八角枝杈的木架,上面鋪着一層絲綢包裹的海綿墊,而這面鏡子,就平放在上面,雍容華貴。

  将其從盒中取出,雙手托住,仔細浏覽一遍紋飾。

  正圓形,直徑十七八公分左右,中心小圓紐,圓紐外飾一周凹面形寬帶。寬帶側弦紋圈上,向外等距飾以3個銀色扁葉紋。

  紐座之外,飾以六組金銀錯紋飾,其中三組為錯金的渦紋,代表古人對天地旋轉的一種直覺感知。後來有專家解釋,這三組渦紋代表“日、月、星”,不知對錯。

  還有三組不同紋飾,則是以人物圖案紋飾為主,這其中,尤以騎士博虎圖最為著名。

  一武士頭戴插兩根羽毛的冠帽,身披铠甲,左手執缰,右手持劍,蹲在披甲的戰馬之上,正向一猛虎刺去。畫面右側是左側的立虎作欲噬狀,全身飾以鱗紋,兇猛異常。

  第二組為二獸相鬥圖,第三組是一隻蹲立于扁葉之上,展翅欲飛的鳳鳥。

  這三組紋飾,都嵌以金銀絲,是典型的嵌錯金銀工藝!此外,鏡子邊緣,采用工藝非常獨特的薄金捶邊工藝,形成金黃色卷緣。

  這是目前所見中國最早的人物圖鏡!

  也可以說是中國目前所發現最華麗的錯金銀人物鏡!

  嘿嘿,感謝賊不走空!幸虧剛才多問一句!

第591章

投資山田

  每一件珍貴的文物,都有故事。

  這件戰國錯金銀狩獵紋鏡的故事,令人心酸無奈!

  1928年夏秋之際,大雨多日不停,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金村村東的農田忽然塌陷,露出一個大洞。村民進洞探奇,發現了編鐘,這才知道下面是古墓。

  原來,這一帶是東周王陵和貴族墓地,墓中陪葬了無數青銅禮器。

  這些文物雖曆經千年,仍完好如初。編鐘等樂器仍可演奏,聲音洪亮,音律動聽。每逢雷雨天氣,雷聲和古樂器振動的頻率一緻,于是便有了天上地下的共鳴現象。百姓不知其中緣由,傳說這是“龍脈”在跳。

  一場大雨,帶來一場中華文物浩劫!

  住在開封的加拿大傳教士懷履光,以及美國人華爾納,聽聞金村發現古墓,聞訊而來,脅迫當地四十九名農民挖掘。

  當地官員和鄉紳,不僅沒有保護,還推波助瀾,充當罪惡幫兇!

  這可不是一般的盜墓!

  從1928年至1932年的前後六年間,這些外國人,收買當地鄉紳和官員後,調集商隊,荷槍守衛,搭棚立竈,共掘開八座大墓,出土文物數千件(具體數目到現在也未能統計),絕大部分被運往國外賣掉。

  這一文物外流的過程中,有兩家公司,必須要記住——盧芹齋創辦的盧吳公司和東瀛人山中定次郎創辦的山中商會。

  這兩家當時在洛陽有分店,得到消息最早,所占得“便宜”最多,所以,他們也是這些文物外流東洋和西洋最主要的兩大渠道!

  盧燦手中的這件戰國錯金銀狩獵紋鏡,應該就是山中商會帶回東京,流落到細川護立的手中——當時在中國的許多東瀛商會,都有為東瀛收藏家“代購”的業務。

  捧着這面錯金銀紋鏡,盧燦不知不覺的又想到那些與它同命運的曠世奇珍:龍首玉帶鈎、玉耳杯、嵌玉石銅壺、十三齒镂雕玉梳、玉镂空龍虎飾卧蠶紋璧﹑玉卧蠶紋璧、金龍鳳飾玉卮……

  這些文物精品,後世展出最多的是這四家博物館:法國巴黎國立人類學博物館、美國坎薩斯城納爾遜藝術館、美國佛利亞藝術館等博物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考古博物館。

  東瀛人手中也有不少,除了細川護立侯爵,也就是永青文庫所藏的二十六件外,還有一位盧燦也清楚,大阪的佳友男爵家中,最少有二十件東周精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