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樂群果斷買了各色紋樣的絲綢圍巾、手帕十多條——泰絲品質出衆,質地輕柔色彩豔麗,富有特殊光澤,圖案設計也很有特色,極具線條感。泰絲通常被用來制作服飾、手帕、領帶和圍巾等高級用品,這些東西帶回去人很合适。
盧燦則盯上路邊攤上的木器、漆器、銀器、藤器,這是清邁有名的“五大器工藝品”——本來還有玉器,被他自動忽略。
兩人手上的東西,開始多起來。
“欸,阿燦,那邊有家攤位,好像在售賣老東西呢。”田樂群胳膊肘碰碰盧燦,努努嘴示意盧燦看向右側。
還真是!
攤位不大,隻有2x15米的一張鋼絲床,上面蓋上木闆,闆上放置着一尊尊的佛像、銀壺、銀碗、銀杯,其造型式樣很古樸。
這必須得看。
牽着田樂群的手,快走幾步,抵達攤位時,已經有四人在這裡了。盧燦眉頭微皺,他感覺在這三人最外側的那位,應該是保全——他看到自己過去時,很主動的往中間擋了擋,這是基于一位職業安保的自發行為。
很快,丁一忠也閃身沖過來,将盧燦兩人和那位貌似安保的人隔開。他們兩人之間,彼此都在提防對方。
有意思,清邁這座城市的治安還不錯,沒想到竟然在這家小攤位上,遇到帶保镖出行的泰國豪門貴公子——盧燦觀察過正在看貨的三人,膚色微微發黑,都是土生土長的泰國人。
手中擎着一尊鎏金銅佛的年輕人,注意到自己安保的動靜,驚詫地擡頭看看盧燦兩人,目光落在田樂群身上時,閃過一絲驚豔。
他眯眯眼,很快露出笑容,放下手中的鎏金銅佛,向盧燦伸手,“鄙人姓謝,曼谷人,不知先生貴姓?”
一口流利的漢語。
帶保镖出行,曼谷謝家?
盧燦同樣笑笑,搖搖他的手臂,“鄙人姓盧,香江人。不知先生是大謝家還是小謝家?”
正大的兩位兄弟,長兄謝易初,弟弟謝少飛,年輕時一道在曼谷創辦正大農莊,現在都是東南亞有名的富豪,泰國華人家族中的翹楚。
這兩人,子系衆多,因此東南亞豪門圈子稱哥哥為“大謝”,弟弟為“小謝”。
那年輕人反應很快,“哦!久仰大名,原來是納徳軒珠寶的盧少東家!您這是為辨玉節而來?家父小謝,不才行八,謝家潤。”
謝少飛的第八個兒子?
第614章
蘭那佛供
泰國謝家,知道的人也許不多,但正大綜藝一定知道。
這檔當年的王牌綜藝節目,就是他們贊助的。這是中央電視台第一個外資介入(與泰國正大集團合作)、第一個以企業冠名的電視欄目,1990年4月21日開播,從未停播過,堪稱中國壽命最長的綜藝類節目。
更讓很多知情人津津樂道的是,謝一初的四個兒子的名字,“謝正明、謝大明、謝中明、謝國明”,合起來“正大中國”。據說鄧老聽說這個名字的由來後,哈哈大笑,記憶深刻。
其實外人并不知道,謝一初還有兩個兒子,第四子謝華明、第五子謝民明,隻不過這兩個兒子早夭。
投機是商人的天性,外人不好評價對錯。
這個故事盧燦聽說過,不過他自己就是個投機之人,自然不會去嘲笑泰國謝家。更何況謝老爺子一生勤于事,踏實開拓,1922年以八塊銀元做盤纏赴泰謀生,創下偌大家業,本身就是個值得欽佩的長者。
小謝同樣才華出衆,曾經在1948年到1958年的十年時間中,管理正大莊,将正大做成泰國排名前五的農牧商行。不過相比大謝的踏實肯幹,小謝先生在生活享受方面更注重,他一生妻妾成群,一共生育十四子女,夭折兩位,還剩下九子三個女人。
謝家潤正是小謝先生的第八個兒子,今年二十七歲。
他給盧燦引薦另外兩人,同樣出生于泰國豪門世家。
年紀小一點的那位,名叫鄭則與,是曼谷鄭氏家族長房長孫。其爺爺為鄭心平,“中央洋行”集團創始人,其父親為長子鄭有華。1967年鄭心平病逝後,鄭有華領導中央洋行,業務不斷壯大,成為泰國最大、實力最雄厚的洋行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