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第7頁)

  塞納河以南稱為左岸,這裡有許多的學院及文化教育機構,博物館、藝術中心,還有衆多的書店、出版社、小劇場、美術館等等,最出名的莫過于“小資最佳聚會場所”——咖啡館!這裡一度是歐洲文學、藝術以及哲學的精英聚集地。

  塞納河以北稱為右岸,那邊擁簇着難以計數的高級百貨商店、精品店及飯店、銀行總部、金融集團、保險公司、股票交易所,乃至王宮大殿、商業大街等等。

  巴黎有句笑話:在左岸散步,從你身邊匆匆而過的不是教授就是大學生;而在右岸,走路時注意不要踩别人的腳——那十有八九是一雙蹬着高級皮鞋的銀行家的腳!你賠不起!

  左岸是法國人的精神皈依之地,右岸則是權力和經濟中心!

  巴黎十五區,處于左岸的外三區(外三區為13、14、15,内三區為5、6、7),隔壁的十四區,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跳蚤市場,旺夫門跳蚤市場。

  盧燦在向前台打聽時,那位小姑娘滿臉迷醉的表情,盧燦還以為是為自己傾倒,結果不是。她羨慕那座市場中經常會有人淘換到各種好東西,譬如海明威、畢加索、魏爾倫的物件——對于她們來說,那就是一步登天的财富。

  小姑娘很敬業的附贈盧燦一條消息:如果想要去巴黎最大的跳蚤市場,那最好選擇巴黎聖圖安市場,一共有三千五百個攤位,六大區域十多個分類小市場,總占地面積達到三萬多平方米,内容之豐富,絕對一網打盡各式古董、二手物品。

  不過,它有點遠,在十八區,過去的話,需要将巴黎打個對穿。

  算了,還是就近吧,今天周六,旺夫門市場開張,先去試試手氣,看能不能淘幾張畢加索的素描回來。

  得手四張梵高素描,現在又想畢加索的?

  嘿嘿,隻能說人心不足蛇吞象。

  和阿欣說一聲,盧燦帶着丁一忠興沖沖的出門,兩人沒開車,選擇地鐵到旺夫門站,隻需要十分鐘。

  來的有點晚,旺夫門跳蚤市場下午一點就會收攤,兩人的腳步很快。從旺夫門站出來,往前五十米右拐,盧燦一看,樂了,這裡和當年的樂古道太像!

  整條中間是大約兩米的通道,街道兩側全是小攤販,沒有一間店鋪,

  商販們開着載貨的卡車,露天搭蓬設攤,商品就陳列在地上或貨架闆上。更有甚者,還有商販在兩個林蔭樹上系上繩子,然後将許多物品用網兜晾曬在上面。

  太親切了!盧燦沒想到竟然在異國他鄉找到當年的感覺。

  一眼望過去,街道大約五百米,盧燦很快估算出來,這裡大約有四百家攤販——這都是逛地攤得來的經驗。

  攤位上的東西還真不少,油畫、水彩、素描、水粉、陶瓷、玻璃器皿、銀器、裝飾品、玩具、模型、過氣的老物件、古舊的軍用物品、廚房用品、二手服裝等等。

  就喜歡這種市場!

  盧燦擡起手腕,差十分鐘九點,也就是說自己還有四個小時。

  四個小時想要把所有物品都翻看一遍,這不現實,可又想要有收獲,這就需要技巧。

  盧燦最常用的方法是先花費一點時間,從一側看起,然後再從另一側回來,将自己有眼緣的東西都記在心中,等到重新回到起點時,再估算時間是否足以多翻看幾件。

  當然,如有看見有極其珍貴的而且一眼就能相中的,他也會停下腳步,立即讨價還價,搶到手再說——高檔貨色很容易被人截胡。

  開動!

  第一個攤位,盧燦基本沒停留,攤主是一位美術學院的學生,他将這裡當成自己的畫廊了。擺出來的所有物品,全是他的油畫、素描,如果稍後有空,倒是可以看看他那三輪腳蹬車上的幾幅——畫框有些陳舊,是老畫,沒有展示出來。

  第二個攤位,他也沒有逗留,賣二手服裝的,這才是跳蚤市場的正主。

  有關跳蚤市場這一名稱的由來,實際上就是法語的Marche

aux

puces的翻譯,據說是因為當年賣舊衣物的地方有很多跳蚤而得名。

  說法的真假,無需去考究,不過,歐洲最早的二手貨市場主賣老舊服裝,這是真的。

  可以放心的是,今天歐洲的舊貨市場隻是繼承這種稱呼,有跳蚤的衣服肯定不會在這兒出現。所謂的二手衣服,其實保養的都不錯,最少有八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