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民國三年版、八年版,它的含銀量高達百分之八十九,妥妥的小銀疙瘩!隻是到了後期幾批,它的含銀量才降低,目前發現含銀量有84.5%、80.4%和82.5%幾大類。
即便這樣,它也是民國第一硬通貨!
當時國外貿易商行在與中原交易時,往往都會附注一條“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币結算”,也就是“袁大頭”。至于什麼法币(蔣後期發行的紙鈔)之流,根本沒有外國商貿行搭理,邊區鈔、僞區鈔就更不用提了。
所以,在歐洲發現“袁大頭”,一點也不奇怪。
盧燦隔着塑料桶,觀察的這幾枚袁大頭,有點特殊。
其一,它們都是五彩包漿。
這種包漿形成很有意思,是銀币在一個相對密封的環境中(譬如牛皮紙信封中),持續幾十年的氧化後才能産生。包漿的主要成份是硫化銀,其色彩按照深淺漸變,由黃色、金色、紅色、紫色再到終極氧化色——黑色。
有的甚至還能産生混合色,譬如靛藍色、綠色,非常漂亮。
盧燦面前的塑料桶中,大約有二十枚左右,都是這種五彩包漿,這更有意思。八成是一封銀元,被眼前的攤主打開沒多久。為什麼這麼說呢?
袁大頭從鑄币廠運出來時,采用的小封裝,二十枚一封,牛皮紙包裹嚴密,要求必須達到落地不散;五十封一箱,上封條!
這種全密封的袁大頭銀封,有很大機會産生五彩包漿。
銀元相互疊加在一起,其中是有空隙的,也就是說氧氣,時間久了,必然會産生氧化——如果放在空氣中,氧化後的結果四發黑,這就是完全氧化。
但是,銀封的包裹非常嚴密,裡面的銀元隻能産生半氧化,奇妙的變化來了,這些半氧化的産物并不穩定,會被封皮紙上的硫化物(紙張需要用硫化物漂白)長時間影響,形成由外圈向内的均勻五彩包漿,最後形成我們看到的靓麗多彩的老銀元。
看到它們,不由得讓人感慨大自然的奇妙。
第二個特殊地方,則是簽字。
盧燦撈起兩枚,在袁世凱的左側面像後頸部位的大寫英文LGIORGI,這是未流通版本,怎麼落到這位法國人的攤主家中?
袁大頭的種類細分有一百五十三種,什麼O版、三角版、長芒版、簡章版等等,逐一介紹可以出本書——虎園還真有鑒定師在幹這事。
各類簽名版,譬如L·G、甘肅、T等,包括Lgiorgi小寫版,虎園中都有收藏,可這種全大寫版本,還真沒見過!
“嗨,來自東方的小夥子,喜歡這些錢币?它來自古老的中國……它和你很有緣分,不是嗎?”這位攤主剛才見到盧燦在隔壁購物,并且和這裡的老顧客諾科教授有過交流,很清楚隻是一位真正的顧客,因此表現的特别熱情。
“我很喜歡它們,當然……”盧燦攤攤手,笑笑,“前提是價格不要太高,我隻是個學生……”
“NO!NO!我是個誠實的商人,我請人幫忙看過,這是來自遙遠東方的一種銀币,距今已經有七十年的曆史,所以,我隻是做了一點點的溢價。”他用手指掐出一點點示意。
“六十法郎一枚,你看如何?”
找人看過?盧燦扯扯嘴角,心中松了口氣——在2008年香江嘉德的一次拍賣中,九五品相小字簽名版和簡化簽名版袁大頭各一枚,落槌價十二萬三和三萬五,港紙。
不過想想,歐洲人不研究袁大頭,很正常——古董行的研究方向,也追着市場走。
六十法郎很貴嗎?
一點都不貴,現在的銀價為22法郎克,即便是普通版的袁大頭,淨重27克,都需要五十九法郎。
他所謂的溢價,估計是将其中含銅量算進去。
是個誠實的商人!
“OK!成交!”盧燦伸手與他握握。
一千兩百法郎,是筆大生意,攤主的臉樂開花,贈送一隻絨線編織袋,紫色繡花像隻荷包,銀币裝在裡面,叮叮當當,很合适。
“還能幫你什麼?”見盧燦還沒離開的意思,這老闆立即有來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