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中描寫三姐妹各自帶着自己的戀人準備乘船向西苔島,尋求天堂勝景和永恒之愛的情景。華托把人物分成三組,近景處是三姐妹及戀人,他們成雙成對準備随已經動身的情侶們同行(有很多鑒賞家認為,這三組戀人,其實是一對……哦,不理解怎麼鑒定的)。
華托所勾勒的西苔島是一個沒有人生空虛和詭計的樂園,象征着被美麗大自然包圍的喜悅。他精心構思,由最前面坐着的男女開始把觀衆的視線逐漸引開,投向正在起身、起步緩行而後到違規而去的一隊情侶。整幅畫面形成了一個流動的時間曲線,造成活動的人物與安谧寂靜的風景之間的強烈對比。
《舟發西苔島》油畫可謂絕世名作,而這幅素描稿,水漲船高!
嘿嘿,想來過段時間在虎博展出,法蘭西學院的那幫教授們,不知道是怎樣的驚訝!
素描底稿,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作用,那就是,它能透析創作者的最初思維!
最後一隻畫框被拆開,盧燦驚喜的同時又有些可惜——同樣有一幅素描,是《篝火旁的歡慶》底稿,而不是《小醜吉爾》的。
《篝火旁的歡慶》油畫作品現收藏于華萊士博物館,是一幅反應法國貴婦人的在狩獵後歡慶場面的作品,很有名氣,當然,它沒有《小醜吉爾》有思想性。
盧燦拍拍額頭,自己太貪心了——《小醜吉爾》是華托1721年為畫商朋友傑爾桑所繪制的,也在這一年,他得了嚴重的肺病并因此而去世,哪還有精力去刻版?
五幅規格一緻的素描,被安置在真空袋中,靜靜的躺在桌面上!
怎麼看,都喜歡!
第736章
葉美卿
嘉裡教授和盧燦兩人,整整忙和了一下午,終于将華托的那幅《野外》銅版畫清理出七七八八。
這是典型的歐洲中世紀銅版畫,非常漂亮,而且給人一種很特别的感覺。
那就是宏偉!
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蓋因為銅版畫的特性決定。
線條,是歐洲銅版畫的主要藝術語言,當一條條難以計數的或細密、或優美、或柔和、或粗壯的線條,被畫家編織成一幅畫作時,它給人的感覺就是宏偉!
細密交叉的線條,将《野外》這幅版畫的洛可可風格,表現得淋漓盡緻。
歐洲很多油畫大師,本身就是版畫家,譬如洛可可風格巅峰代表人物布歇。
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版畫——油畫隻有一幅,創作者舍不得出手,于是開始制作限量版畫,投放市場撈錢。
這種手段在藝術圈中,很常見。
這幅版畫的标号為720,也就是說,這種版畫一共刻印二十幅,眼前這幅是第七張。銅版畫翻印二十張無壓力,如果是木版畫,呵呵,肯定不行。
盧燦此前接觸歐洲老版畫不多,現在手中有一幅細細觀摩,很能體會,為什麼嘉裡教授剛才那麼生氣——複制版畫并不是簡單的重複勞動,它完全屬于一種藝術的再創造!
銅版畫起源于歐洲,至今已有600多年曆史。早期的銅版畫被稱之為“線”的藝術,德國畫家丢勒以精湛的銅版畫技巧和超凡脫俗的藝術才華使銅版畫從複制領域分離。
到17世紀,倫勃朗則把銅版畫從镂刻法發展到腐蝕方法,并進入到創作版畫階段。
17-18世紀的歐洲,金屬雕版的複制版畫十分繁榮。因為那時的名家油畫也隻是貴族、宮廷和富商們豪華奢侈的裝飾品,而複制版畫是一種被認為非常時髦、高雅的大衆藝術品,深受中産家庭的歡迎。
巨大的市場需求使一個畫家出賣版畫複制權比出賣油畫原作更為賺錢。因此,當時著名的畫家無不雇用雕版師,複制自己的油畫,而一些著名的油畫也都有版畫複制品。
雖然複制版畫從藝術創新角度來看,價值并不高,但從美術史的角度來看,它對當時的文藝複興思潮的傳播和推進有很大功勞,并對以後各地名畫的流傳、保存和版畫制作技巧的革新、改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現在,當你看到一件真正的複制版畫,不能不為這種精湛的手工複制技術所折服。
眼前這幅《野外》,雖說是複制版畫,可現在要收藏已經不容易了。
當年,這種版畫是大衆産品,否則也不會流傳到自己手中——每一任房東不可能放過這些古老的畫框,包括阿方索。這五幅版畫表面的塵垢,留下好幾道刮刀痕迹,應該是曆任房主的“傑作”。隻是,他們感覺到到是版畫後,便“心灰意冷”。
殊不知,這些版畫正因為是大衆産品,都不被珍惜,毀多存少,特别是二十世紀以後,工業革命給印刷技術裝上了動力的翅膀,照相和數字成像技術的發展。使得派生于印刷術,風行了幾個世紀的複制版畫藝術,退出了印刷産業的舞台也有近百年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