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馮靜喜又是什麼來曆?一切都源于馮耿光及張博駒。
馮耿光是北洋體系内的高管(北洋軍第二鎮管帶、協台),辛亥革命後,他參與中國銀行的籌建工作,并先後擔任三任總裁。
此人與張博駒老爺子關系素來交好,兩人都是梅黨(梅蘭芳的鐵粉)。
“梅蘭芳初起,凡百設施,皆賴以維持。以蘭芳貧,資其所用,略無吝惜。蘭芳益德之,嘗曰:他人愛我,而我不知,知我者,其馮侯乎!”
這是張博駒老爺子的《遊春筆記》中記錄的一段話。
民國十九年1930年,張博駒更是與馮耿光、梅蘭芳、餘叔岩等人組織了“國劇學會”,為京劇發展,貢獻頗多。
張博駒與馮耿光,素有交情,馮靜喜來香江,以晚輩之禮拜訪張博駒,名正言順。不夠,不知為何,上次和張老三人見面,張老沒有提及此事?
攀上關系後,盧燦被王宏明請上二樓辦公區,馮靜喜作陪。
“馮叔什麼時間來香江的?”
馮靜喜似乎不太愛說話,臉盤很瘦,眼睛略顯渾濁,他伸出食指晃晃,“個把月。”
“盧少請喝茶。”王宏明泡好一杯綠茶,遞給盧燦,順便接過話題,“我和馮叔,還有工作組的其他幾人,都是一個月前,被上級點名來這裡的。以後還請盧先生多多照顧!”
盧燦微微一笑,這……說辭,很有意思。
對這家龍鳳樓,他隐隐有種感覺——對方說不定就是針對虎博而來,或者說針對自己而來。
至于目的,目前還不得而知。
不過,不算難猜,不外乎兩種:
往好的方面去考慮,他們看上虎博每年龐大的古董收藏資金——如果能和虎博搭上交易,珠江文化的“創彙”任務,很輕松就能完成;
如果往壞的方面去想,對方想要徹底摸清虎博究竟有哪些渠道,能從内陸走私出口如此龐大數量的古董?虎博藏品數量增長速度太快,内陸不可能沒有覺察其灰色通道。
第748章
機械藏品
一樓的夥計和阿木兩人将盧燦點名的幾件藏品,拿到二樓洽談室,盧燦重新鑒定一番後,便送去包裝,阿木跟過去。
也許是自己想多了,盧燦撚撚手指,忽然冒出個主意。
“王經理,你既然去過虎博,那應該很清楚我們虎博一直在公開招募藏品。”盧燦輕拍手掌,笑着說道,“不知道能不能和你們簽訂一個供貨協議?”
王宏明的眼睛眨眨,“您……的意思是龍鳳樓給虎博供貨?”
盧燦點點頭,又對馮靜喜笑笑,“以後你們每次進貨,能不能讓虎博派人先行挑揀?馮叔家中與張老有故舊,相信你們不會在貨品中動手腳。”
“價格方面自然按照市場價走,不會虧待你們。這樣一來,你們的資金周轉也更快捷,虎園也多一條穩定的進貨渠道……”他攤開雙手,“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兩全其美嗎?
聽起來是這樣,可如果對方答應下來,絕對會吃虧——好東西被虎博挑走,剩下的那些平庸貨色擺放在店面中,絕對拉低龍鳳樓的檔次。
沒有“好貨”口碑的店鋪,在樂古道很難生存的。
盧燦想用這辦法,試試對方的真實意圖——如果對方的目标是自己或者虎博,那一定會順勢答應,并籍此機會接近虎博。
“這……”王宏明的眼睛一亮,盧燦的建議,無疑是他們快速拿到“外彙”的絕佳辦法,可他很快便冷靜下來,想到了其做法的弊端。
一時間,他有些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