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爺子一隻手推推老花鏡,另一隻手在三河香筒上輕撫,雕刻的牌匾上,墨林堂三字,清晰可見,字體為秦隸,也就是古隸。
辦公桌上,還零散的擺放着幾張打印紙、照片,全都是項元汴先生常用的印簽押記,像“墨林山人”“墨林居士”之類,這是老先生準備用來對比的。
在辦公桌的另一側,則是高高堆積的資料,張博駒老爺子自己常說,生平最後一件大事,就是将當年項元汴先生的天籁閣藏品,整理收錄成冊,以供後人瞻仰。
這本《天籁閣珍品集萃》,現在已經彙編了六百六十七件藏品,都是虎博收集上來的,以及南北兩宗曆代人遺留下來的珍品。
眼前這件,雖然肯定不是天籁閣藏品,可它與墨林堂關系重大,老爺子同樣小心翼翼——終于能通過這件實物,一窺當年天籁閣項家的盛景。
老先生明顯不是在鑒定,而是……在出神,盧燦坐在旁邊,沒敢打攪老先生遐想。
許久,老先生放下手掌,輕聲歎了口氣。
盧燦知道他這是在感懷而并非這件香筒有問題,問道,“張伯,您看……我的推測,有沒有可能?”
老先生沒直接回答,而是拿起一張墨林山人的印簽照片,放在香筒雕刻牌匾旁邊,兩相對比,“東西沒問題,畫面上的内容,就是項老的墨林堂。”
他這麼說是有因由的,“項元汴的天籁閣匾額,書寫者是文嘉(文征明的二子,明代書畫家),匾額執刀雕刻的是方古林……”
這事盧燦還真沒聽說過,若不是有淵源,誰會沒事情去研究天籁閣匾額的題寫者和雕刻者是誰?
方古林是誰?這個人,盧燦知道。
明代江南的雕刻大師,而且是全能型雕刻大師——牙雕、木雕、竹雕、漆雕、根雕無所不精,同時他還是治印高手。
“能琱琢犀象、香料、紫檀圖匣、香盒、扇墜、簪紐之類、種種奇巧,迥邁前人。取材工巧,别有精思。如所制瘿瓢、竹拂、如意、幾杖,其就物制作,妙用入神,亦稱明朝妙技。仿效倭器亦精。”
請注意最後一句話“仿效倭器亦精”——說明此時東瀛雕刻技術并不差,而且在江南一地很受歡迎,明代雕刻大師也會仿制。
“那……墨林堂的牌匾呢?”盧燦今天又被上了一課。
“墨林堂的牌匾雕刻,同樣出自方古林,牌匾上的字嘛……出自高濂。”
“高濂?”盧燦有些好奇,追問道,“您老見過高濂的書法?”
高濂是誰?喜歡戲曲的可能知道,他就是中國古典十大喜劇之一《玉簪記》的作者,同時還是明代有名的養生專家,其養生著作《遵生八箋》是中國古代養生學的集大成之作,據說宋女士對這本書推崇備至。
此人高才,他的香道功夫,名震江南,茶道與花道同樣很牛,編撰有《牡丹花譜》和《蘭譜》傳世,還是與項元汴同時代的江南藏書大家、鑒定家。
他建有兩棟收藏閣,分别是“山滿樓”和“妙賞樓”,其中,山滿樓用于藏物,妙賞樓用于藏書。同時,他的詩詞、書法功底也不弱,不過,他存世的書法作品很少。
張老點點頭,“當年我在國圖整理卷宗時,曾見過一本他撰錄的《道門十誡》,對他的秦隸,有所了解。”
他又擡頭看看盧燦,笑着說道,“如果你仔細閱讀過他的《遵生八箋》,應該記得住,他的《燕閑清賞箋》中,曾經提到過‘秦隸仿古道,宜于養氣’。”
這句話再度讓盧燦臉色微紅,《遵生八箋》這套書看過,可盧燦對養生沒太大興趣。
這句話啥意思呢?
高濂認為秦隸書的筆畫架構蘊有一絲天道,在心思平靜時書寫,有助于養生。
順便說一句,此人還是龍虎山正一道的護教真人。
好吧,扯遠了。
盧燦的“墨林堂藏品被掩藏”的猜測,老爺子認為不無道理,隻不過,他不太指望那些掩埋點能有收獲。
三百多年的變遷,嘉興縣城又是怎樣的滄海桑田?想要從萬人居住的縣城中,找到當年掩埋物品?這近乎不可能。
見盧燦似乎心有未甘,老爺子笑道,“你小子……一向運氣好,去試試也罷,興許還能找到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