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第4頁)

  呃,稍後去看看。

  如果是實打實的華人當鋪,那裡一定有不少華夏古董;如果不是,那自己更應該摸摸底,畢竟現在虎博是香江文博界的大戶,對于香江古董情況應該掌控更多。

  用過午餐,盧燦已經有了計較,與溫碧璃歇息片刻才起身,不過,他并沒有直接前往當鋪,而是安排潘德森帶上那件堯頭窯黑瓷猴頭大罐,前去探探底。

  這件堯頭窯黑瓷,非常冷門,很适合探底:其一,堯頭窯很生,能測試對方鑒定師水平;還有一點就是這件黑瓷典當行未必會喜歡——難出貨,如果他們走貨對象是博物館,那就另說——博物館比較喜歡這種生僻東西。

  等潘德森抱着猴頭大罐離開,盧燦與溫碧璃才轉身回三号大棚,上午隻看了一半攤位。

  僅一個中午時間,三号大棚空落許多,不少攤主已經離開,盧燦也不奇怪,歐美藝術品攤主大多都是幹半天歇半天的德性。至于買家和遊客,那就更少。

  這樣也挺好,盧燦與溫碧璃加快腳步,有些攤位一掃而過。很快,兩人就興緻缺缺,看來今天沒什麼收獲了,倒不是說沒遇到好東西,而是不值得。

  看看時間,潘德森差不多該回來了,盧燦對阿木打了個手勢,随即拉着溫碧璃從南門離開。

  “盧少,你來看看那!”

  盧燦一出門便聽見早一步出門的阿木,站在大門右側連連招手。

  咦?三号大棚與四号大棚的巷子陰涼處,竟然有一位白發黃皮膚的老者,坐在那裡抽着煙袋,面前放着一塊野餐布,上面擺着十來件明顯來自華夏的古董。

  盧燦一眼掃過去,六把紫沙壺,十來方印章,還有兩幅卷軸以及一摞古籍,頗有古韻。

  這算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嗎?

  盧燦大喜,三兩步走過去,“老爺子,您也是來自華夏?”

  老者足有七十往上,白發白髯,一口大煙袋,正在吞雲吐霧,聽盧燦的招呼,他瞥了眼,并沒有回答盧燦文化,淡淡答道,“小小年紀也玩古董?你家大人呢?”

  嗯?這什麼态度?盧燦一愣,做生意不是應該喜歡年輕莽撞人嗎?

  “行規知道嗎?”那老者再度冷冷說道,“這一行靠眼力吃飯,出得我手,入得你收,概不退貨,你清楚嗎?”

  老頭子不壞!

  他這番話沒有惡意,應該是把自己當成纨绔子弟,古董行的菜雞了!所以提前告誡自己,他的貨品中有假。

  見溫碧璃想要開口,盧燦拉住她,正式的對老者拱拱手,“那是自然。”

  “那就看看你的眼力。”見盧燦執意要買,老者也不多說,從身後的蛇皮袋中抽出兩隻馬紮,随手遞給盧燦和溫碧璃,算是異國他鄉一點友好表示。

  溫碧璃撇撇嘴,沒接,站在盧燦身後,她依舊有些不忿老者看低盧燦的态度,目光緊緊盯着盧燦,看他怎麼教訓這位“看不起人”的老者。

  盧燦右手帶上手套,上手的第一件就是蟹黃泥紫沙壺。

  蟹黃泥紫沙壺很少見,真的蟹黃泥又叫芒果泥,顔色非常漂亮,像兒童的橡皮泥,但是這種泥料的産量比較小,多采用宜興烏泥調制,因此相比黑沙、紫沙和紅泥沙更貴。

  如果不是紫沙壺高手,奉勸一句不要買,因為後世的黃泥紫沙壺,多數是為追求利潤,直接用原礦泥調色,然後降低窯溫燒制的次品,使用一段時間就會吐黑。

  當然,這種商家要比添加化工原料的商家還多點良心,起碼不會對健康産生負面作用。

  家中盧老爺子愛紫沙,有十幾件私藏紫沙壺,都是盧燦幫忙淘弄的,如果算上虎博的紫沙壺藏品,他經手的各色紫沙不下百件,其中蟹黃泥紫沙壺,也不過區區五件。

  所以,盧燦上手第一件就是蟹黃泥紫沙瓜壺。

  整壺型制為瓜形,瓜紐為蒂,做工小巧精緻,兩肩平整,盧燦上手掂量片刻,重心很穩,應該是出自名家之手。

  揭開壺蓋,内嵌蓋口平滑,有拉線紋,盧燦低頭聞聞壺内,沒有異味,這說明是真品蟹黃泥。左手手指在壺内壁輕輕滑過,指腹有輕微的拉刺感,很均勻,這再次說明這把壺的紫沙泥料是經過精挑細選的。

  一把好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