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3頁)

  …………

  祝纓這邊命人準備了幾輛大車,都是平闆車,一車一車放滿了人,一路将人拉到了縣城。然後由司戶佐一一登記,各分一類。縣衙地方不夠,正好流人營已建得差不多了,裡面雖然沒什麼家具,居住的條件卻比山上奴隸居所強得多了。

  司戶佐與營地監工将人各按籍貫分好,直到此時他們才确定是真的回家了,一時哭聲四起!

  有幾個僞稱自己是别處被擄的人高聲叫道:“我是本縣人!我是本縣人!我姓張王李趙,某翁、某郎君是我叔祖叔父親戚……”

  司戶佐好氣又好笑:“你倒機靈!”又覺得他們可憐,少不得重新登記過。

  因各鄉大戶幾乎都在縣城有家人居住,司戶佐往縣衙裡報了信,不多時,祝纓就安排了各戶來認個親。他們未必相識,但是可以“叙家譜”,一叙家譜,某代某祖,大約也能知道是不是自家人了。

  祝纓也過來看一看情況,她隻說一句:“今天就算回家啦。”下面又是哭聲一片。祝纓道:“來認一認吧。”

  又是一陣叔伯兄弟侄的稱呼亂飛,各位大戶也不好意思推拒他們上前擁抱哭泣。也有人哭兒子被活埋了的,也有人哭老婆在逃跑的時候落下山崖跌死的。祝纓都安靜地聽着。

  直到一人說:“叔,我想家,我娘怎麼樣了?”

  此人是另一位鄉紳的族親,姓王,十來歲的時候走路上被擄走了家裡就剩下個老娘了。至今已有十年,他還活着,老娘是死了,家裡的地也被族裡拿走了。

  他叔含混着,祝纓都聽在耳裡,知道麻煩這才開始。

  果不其然,第三天就有人到衙門裡來告狀,說這個不是王家族親。并不是所有人都盼着族人回來的。

  王翁無奈,隻得到縣衙來求祝纓:“大人,當時以為他家絕後了,族中公議的,地已耕了這許多年。大人判他還回去是好判,這幾畝田還給了他,隻怕他在村裡也住不下去了。他以後的日子要怎麼過呢?大人總不能一直派人看着他吧?那地,别人已種了十年了!”

  祝纓道:“我把人贖回來,不是為了讓他再被人逼死的。”

  王翁一臉的惶恐。

  祝纓道:“你先回去,我自有道理。”

  王翁道:“是。”

  祝纓很快就将這起案子給判了,她先命人去查訪,此人究竟是不是王家失蹤的那人,如果不是,判個冒名頂替冒領家财,直接送采石場去。如果真是王氏族人,她也決定先進行調解。王翁說的也有道理,一族聚居,賣個地都得族人先買,本領稍差一點的人得罪了族人想活下去真是千難萬難。

  探訪的任務交給了本地人童波,童波找到了王氏子的舅舅、姑母等人,幾人都共同确認了王氏子身上應該有的表記。兩下一對,驗明了正身。

  祝纓再來調解。

  她先說王氏族人:“孤兒寡母,十來歲一個兒子路上就丢了。事情過去十年,這一樁陳年舊案我就先不追究了!巧了,這孤兒名下還有二畝地,不認他,地就是無主,就是族裡收回。别當我不懂!”

  王氏族人俯首。

  祝纓又召來王氏子,問明是否有人謀害的他,如果有,要說得出證人。王氏子也說不出來。祝纓也不能确認就是“吃絕戶”,就要按照“意外失蹤後财産為人所看顧”的情況來處理了。

  祝纓便說:“十年了,你的地沒人管也荒了,他們耕種、完糧納稅,這十年的出息你不能讨回。他們為你看管田地,十年來耕作不息,費時費力,你也要付些辛苦錢與他們。念你才回來,不必一次付清,可逐年還算與他們。”辛苦錢也不算離譜,就照着朝廷的稅率付。

  王氏族人知道這縣令的厲害先都認了,王氏子還要争兩句:“大人,都我的,不給他。”

  一旁的王翁見狀,飛快上手将這傻小子強行按住了,說:“大人明斷!”

  有王氏子的例子,接連有人想讨回自己的舊業。隻是其中有些人是假冒他人的姓名,就都被祝纓送進了采石場去砸石頭了。

  這些案子還沒全審完的時候,阿蘇洞主來了!

  …………

  阿蘇洞主來的時候也是個雨天。

  趙蘇早一天接到了信,先向祝纓彙報。阿蘇洞主到了西鄉的時候祝纓就已經知道了,趙蘇到縣衙找她,她道:“我算着你也該來了,你抽空陪陪你舅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