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第3頁)

  他們是故意聊的,為的是等鄭熹出來。鄭熹說不用她先到府上拜見,祝纓終覺不妥,哪怕空着手,也得在見别人前見一見鄭熹。到皇城來是公務,不算。公務之外她可不敢怠慢了。

  她用了這麼個折衷的辦法,“偶遇”,看皇城門外碰面時鄭熹的樣子,如果必要她回家呢,她就回去,辦完正事再去見鄭熹。如果意思不那麼堅決,就算連夜去磕頭也得爬去敲鄭府的門。

  鄭熹按時出了皇城,在外面看到祝纓,道:“你怎麼還不回家?誰罰了你的站了?”

  祝纓看鄭熹比兩年前顯出了一點年紀,他已蓄了一部須,俨然是一個配得上羅敷的美丈夫。她向他施了一禮:“鄭大人。”直起身才說是久不回京,遇到熟人打聽點好吃的。

  鄭熹道輕笑一聲,祝纓看了他一眼,他擺擺手:“回去,别犯了宵禁。”

  兩人對望,祝纓會意,她可以安心回家睡個好覺,第二天從容起來應付公事了。

  …………——

  曹昌将馬牽了來,祝纓道:“走吧,回家了,别犯了宵禁。”

  曹昌的嗓音裡透着高興:“是!”

  曹昌的父母現在正在祝宅看房子,他陪祝纓來是又回了家得見父母了。

  主仆二人熟門熟路從皇城往祝宅去,一路上的景色不曾大變,許多房舍還是祝纓離開時的樣子,老鋪依舊開着,祝纓路過又買了點肉食、點心之類,有店家認出了她:“哎喲!小祝大人!回來啦?大娘子可好?祝翁可好?”

  祝纓道:“他們沒回來,我來述職,過兩天還回去。”

  “哎喲,這可要受累了。”說話的店家又多包了一包切好的肉給她,“這算小人給小祝大人接風的。可得收下。”

  祝纓穿着官服,都讓曹昌拿了,她則多抓一把錢給店家,笑着回家。

  很快回到了祝宅,老兩口聽到拍門還懷疑是聽錯了,細一聽真是自己的兒子,曹父打開門:“你怎麼又回來了,是大人派的新差?大人?!”

  祝纓道:“嗯,是我。”

  曹父趕緊又叫妻子:“快!大人回來了。”

  一番擾攘,曹昌将馬将給曹父拿去馬槽拴着,将食物交給曹母準備晚飯,自己則去給祝纓打開書房的門,收拾書房請祝纓暫坐。

  祝纓還想自己打掃卧房的,大門又被拍響,曹昌一路小跑去開門,見金良一家與溫嶽都來了。

  金大娘子帶着丫環,進門就對祝纓說:“我就知道,你又沒帶什麼人照顧生活。”有了她,吃的、用的就全有了。

  祝纓道:“我瞧着積灰不厚,曹大娘必是平日灑掃的。撣撣土就能住了。”

  金大娘子道:“知道她每過年節都要掃塵。離過年都過幾個月了?不得再打掃?你屋裡沒礙事兒的東西吧?”

  祝纓哭笑不得,道:“我能有什麼不見不得人的東西?”

  金大娘子這才帶着丫環去給她收拾卧室、擺酒席。曹父見狀,趕緊叫兒子一塊兒把前院的正廳給收拾出來。

  金良是陪着妻子過來的,溫嶽是來給祝纓送點在京城的花費的。

  祝纓道:“我回來還沒去看你們,分些土産,你們倒先來了。”

  金良說:“這麼遠的路,你過年還記着我們,現在又瞎客氣什麼?誰不知道你現在事多?”

  溫嶽說:“你甭管那些個虛的,虛事耗神。”

  正堂很快就打掃好了,再點上燈燭、擺上酒菜。金良道:“不用你們伺候,你們忙你們的,咱們自在吃酒。”

  祝纓喝茶陪着,溫嶽給金良滿上。三人說起了京中這兩年的變故,祝纓道:“鄭大人這兩年消息少了,不常上邸報了。”

  金良道:“是好事,上了邸報也是挨罵的,陛下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