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祿縣裡,已有心急的人在整理耕地了。他們積肥的方法也多種多樣,也有不差這點柴火的人燒些稭稈的,也有積綠肥的,也有積攢各種糞便發酵的。又翻地,将肥料摻到土裡。
回到縣城,人們看到她回來了,都笑着招呼一聲,依舊各幹各的去了。
山上的秋收已然結束,蘇鳴鸾也下山來,協商種麥之事。蘇鳴鸾有數,想從祝纓這裡拿點什麼走,也得給她帶點什麼。
祝纓則有她的打算:什麼都白給,也就都不值錢了。當白給成為習慣,少給一文都會被認為是吝啬。縱使蘇鳴鸾腦筋清楚,架不住山上人口也不少。像阿渾那樣的人,還是阿蘇洞主的親戚,白給他試試?
蘇鳴鸾又将主意打到了“祥瑞”的頭上,她這回又帶了兩隻白翎子野雞。
兩隻野雞被裹在布裡,隻露個腦袋出來,并排放到了祝纓的桌上,祝纓道:“這是要做什麼?”
蘇鳴鸾認真地道:“就說是它們下山吃谷子時抓到的,怎麼樣?”
祝纓大大地咳嗽了一聲:“何必?”
蘇鳴鸾道:“反正都帶下來了。”
祝纓道:“大郎說了什麼?”
蘇鳴鸾也笑了:“從小他就愛操心的,雖不說,心裡總想得很多。這回我覺得他說得對,不能總仗着阿叔待我們好就不管不顧什麼都要占便宜的。”
“也不算占便宜,你們好了,大家才能都好。不過給你多少、要怎麼種,你怎麼還我,都要有個主意。”
祝纓不再提敕封、獻圖之類的事,蘇鳴鸾現在也沒提。她與父親已然商量好了,以山下朝廷的熊樣,封女人做官兒,比寨子裡接受一個女兒當家還要難得多!祝纓已算不錯的了,至少她能給你講價。換個朝廷裡的臭男人,就是一句“不行”,那可真就是腹背受敵了。
所以,父女倆決定,蘇鳴鸾将以“獻圖籍”來換取朝廷的認可,讓背後有朝廷這個靠山——雖然靠山未必很可靠。但是仗着朝廷與利基族、索甯家對抗是足夠了的。
祝纓也有打算,先種着地,隻要山上與山下交流多了,後續她有無法的辦法執行自己的計劃。
兩人都對會面比較滿意。
祝纓道:“巧了,我要讓大郎上京去,正可同路。”
蘇鳴鸾也是高興的,趙蘇還是她表哥,人在京城也能為她傳點消息。
兩人都收拾了些東西,祝纓又派了小吳與趙蘇同行。趙蘇自帶了一個管家、一個小厮,兩個長随,趙沣給他收拾了兩車的行李。祝纓這裡是小吳押運,足有三車,趙蘇拿個籠子把兩隻白翎子野雞一裝,心中感慨無限:初見義父,仿佛也是這般情境。
一轉眼,他就要被送到京城去了!
趙蘇滿懷憧憬。
第173章
小祝
趙蘇雖躊躇滿志,最後一次向祝纓道别的時候仍是謙恭有禮的。
祝纓道:“再多囑咐你一句。”
趙蘇忙立正了聽。
祝纓道:“京城雖是繁華之地,卻也龍蛇混雜,自己一定要把持得住。”
趙蘇道:“是。”
其餘的話在之前都已說得差不多了,祝纓給他開具了文書,又交給他幾封書信。道:“信在這裡了,怎麼用就看你了。”
趙蘇小心地接着揣了,道:“義父于我恩同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