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4頁)

  他絮絮說了很多街談巷議,有些是趙蘇、顧同或不知或不會同祝纓講的,祝纓也都聽了。等小吳說完,祝纓道:“原來是這樣,我知道了。”

  小吳心道:大人說趙小郎君有主意,我看大人的主意才是深不可測呢。他有點發慌又不敢明說,隻得咽下了心慌,回去與侯五、曹昌咬耳朵。

  祝纓知道了,隻是笑着搖搖頭,又與花姐、張仙姑商量着過年的事兒。

  …………

  今年又是一個豐年。往年,秋收完了之後一年的收獲就算完了。現在又多了橘樹一項,沒本錢的能做零工賺點辛苦錢,有本錢的也要湊一點本錢跟着跑趟買賣分潤一點。同鄉會館有好幾處,人們各依着自己的想法或投這一處、或投那一處。

  手頭有了點餘錢,花起來也比往年大方了一點,連帶着豐富了一些做小買賣的人的錢袋。

  縣令不盤剝,底下人也就要老實一些,偏僻鄉裡也略能吃飽一些,阖縣上下人人覺得有盼頭。人們臉上發自内心的笑,就是新年最好的裝飾。

  張仙姑念叨一回:“小吳也是,怎麼不留在京城過年呢?我想回去還撈不着呢。”就說今年得擺點排場。因為她知道,祝纓這縣令當了三年,手頭的錢終于松快了不少。

  祝纓道:“好。”

  張仙姑又想叫江舟一起來過來,看了一眼花姐,說:“叫江家的兩個也一道來吃個飯?熱鬧。”

  祝纓道:“好。”她與花姐相視一笑。其實花姐對小江沒什麼芥蒂,有心事的是小江,如今小江有了更多的事兒,也不死盯着一件往事了,花姐就更沒什麼。

  張仙姑大松一口氣:“那就這樣定了!”

  祝大隻要與侯五等人一處喝酒吹牛,他與鄉紳們一處反而不自在,祝纓也由他去。

  祝纓在京城是個隻能混上除夕值班、正月初一混不到進宮的主兒,在福祿縣過新年卻是衆星捧月。張仙姑與祝大兩個站在她的身側,一同分享如此“輝煌”的時刻,兩人跟随祝纓高坐在縣城裡搭起的彩樓上,一時有些飄飄然。

  顧同往顧翁那裡應個卯,與家人說幾句話就對顧翁道:“阿翁,我去侍奉老師。”

  顧翁道:“那你還不快去?!”

  顧二叔道:“是呢,這裡有我們呢。你好生侍奉大人,咱們哪裡不如那個……二、趙蘇了?”

  顧同心裡狠狠翻了個白眼,心道:誰要與他比了?他是占着舅家血脈的便宜,我可是老師正經的學生呢!

  他不想再在家裡多呆,大過年又跑到了縣衙裡。

  張仙姑正和花姐她們放花炮,她們一人一根線香,你點一個我點一個,天地間嘭嘭作響。震得顧同心肝肺一陣亂顫,心道:到底是老師的家人,都不懼的!不像那些個裝模作樣的,嬌滴滴叫着要人護着。

  江舟眼尖,看到了他,向張仙姑湊了湊,拉拉張仙姑的衣袖,指顧同給張仙姑看。張仙姑道:“哎喲!阿同怎麼來了?”花炮聲将她的聲音蓋住了,顧同隐約看到她們看向自己,忙跑了過去。

  走近了,才得以交談。張仙姑說:“怎麼不在家呢?”

  顧同道:“這兒就不是我家了麼?我給老師放炮看去。”

  張仙姑道:“年輕人可真是,一個一個的,哪兒都愛去,就是不愛回家。”

  顧同笑吟吟地:“明早我給您磕頭拜年的,您可别忘了給我壓歲錢呀!”

  張仙姑就喜歡這樣的年輕人,道:“有!有!我有好東西給你呢!”

  顧同去放了一回炮,祝纓也不趕他走,一夥人直到守歲畢,子時一過,滿城上下都喊着新年的賀詞,打心眼兒裡相信新的一年會更家紅火。他們将燈火光得更亮,更加肆意地燃放着花炮,将半邊天映得通紅。

  祝纓守到子時就識趣回後衙了,顧同意猶未盡,跟着回去,問道:“老師不再看看麼?”

  “我不回家必會有人奉承陪着,全城能好好睡的人就不多了,”祝纓說,“得識趣。”

  顧同撇嘴道:“老師可也太難了。一年到頭,就放肆一回又怎樣?不比他們更配好好熱鬧熱鬧?”

  祝纓道:“話裡有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