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6頁)

  “是。”

  祝纓說了一句便不再理會,也沒派他别的差,小吳到前面值房裡坐下,才算真的冷靜了下來——他還得熬着。衙役們圍着他問長問短:“吳頭兒,三天不見,你去哪兒了?”“吳頭兒,看着項二與你同往後面去,沒出什麼事兒吧?”

  小吳又不自覺傻笑了一下,馬上警覺:“能有什麼事兒?都是大人安排的!我還是你們的頭兒!”

  有好事,萬不可提前告訴同僚呢!小吳心想,同僚裡面,壞人最多!

  此時小吳的眼裡,項家兄妹不大與衙役們交往,也不與他們閑談,真是一項大大好的品質哩!他打定主意,以後得跟着兄妹倆多套交情。

  …………

  小吳回歸之後縣衙又熱鬧了回來。春耕也結束了,租耕牛之類的賬目也入賬了,隻等着秋天收獲的時候再結清。

  祝纓盤了一下手上的錢,有點歎息:還有點少。

  她原本計劃着由縣衙放些小額的貸款給貧戶,也是以官府的力量做保證,既保證發放、低息,也保證催收。無奈底子還是薄,縣衙賬上的結餘現在還幹不了這個事。

  隻好先召了各鄉紳過來,再宣布州城同鄉會館之事。

  鄉紳們隐約聽到一些風聲,張仙姑和祝大高興的日子裡,多少提到了新刺史的來曆,他們沒有特别的保密,鄉紳們也覺得福祿縣的好日子要來了!

  州城不同與别處,是他們的認識知裡除了京城之外最重要的地方了。先得了主持同鄉會館的人家扼腕:一家占兩處是不可能的,好處要被别人占了。

  之前沒得到機會的人又喜又憂:好飯不怕晚,可惜搶飯的人太多。

  顧翁道:“大人規劃必不會有錯的。不過州城重要,局面難以打開,不如派個有經驗的人去……”他顧家裡正好有人經驗,讓出現在有的小地方,換個州城,重新開始累是累點,但是血賺。

  沒得到的人便不樂意,其中一個林翁道:“不做就永遠也沒個經驗,誰也不是落地就會走路的,還不是得練?隻要人精幹,什麼人不行呢?”

  彼此争執了幾句,最後都望向祝纓,等她的決定。

  祝纓道:“州城地方大,人事繁瑣,一個人恐怕不夠,我要派三個人去,一正二副。”一下派出了三個人,幾個大戶之前得到了地方就将他們暫剔除,顧翁等人臉上怏怏,别人笑得跟小吳有點兒像。

  州城利益不小,他們想地方的人自己去混幾乎是站不住腳的,有縣衙支持就容易得多!多麼好的機會!不為橘子那點有商賈之嫌的利益,單為着“州城”、為這分人脈,就值得一争!

  祝纓後選了三家,常寡婦家得一副、那位王翁家也得一副,正職祝纓沒有選與她更熟悉的趙澤又或者顧翁家,而是另一位張翁。

  并且說:“我親自去州城一趟,你們随行。”

  張翁頭上砸了個餡餅,也樂,常寡婦打一開始便支持祝纓,終于收獲了成果裡一顆大的,大家都很高興。

  顧同侍立在旁,将衆人的表情看到了眼裡,心道:這是又養出一起子大戶來了,老師這是什麼意思呢?

  祝纓扭臉看到了他,說:“你也與我同行。”

  顧同趕緊收斂心神:“是。”

  祝纓道:“就這麼定了,都散了吧。”

  等所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她又讓項樂去把王翁叫回來,吩咐道:“去州城,帶上你女兒女婿吧。”

  …………

  祝纓選了初三日出行,會館是一件事,另有一個非常正當的理由——彙報春耕情況。她先發了公文去請示,哪知公文還沒發出,冷雲的信使先到了。

  信使認得祝纓這個魯刺史時期著名的刺兒頭。上來就說:“小人拜見祝大人!刺史大人有請,文書在此。”

  祝纓接過文書一看,确實是刺史府召她的文書,行文是那個錢先生的手筆,此人公文上功夫了得,幾乎能掩蓋得住冷雲的口氣了。文書上就一件事兒:快來,有事要問你。

  一般下官接到這樣的文書得疑心自己是不是要被清算,祝纓讀了卻知其意:冷雲必是遇到了事兒着急,問事就是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