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第9頁)

  笑道:“是兩個番學的學生。”

  張仙姑道:“山裡的丫頭們不是都回去了麼?怎麼還有人下來的嗎?”

  花姐道:“就是我對幹娘說過的,姓孟和姓王的兩個娘子,王娘子家裡還有兩個女兒,說過兩天還要帶回來拜年。”

  老人家喜歡熱鬧,張仙姑和祝大都說:“那敢情好。”

  花姐收到了學生的拜年禮物,雖與顧同這樣的論車送的不能比,但是自己的學生、學生的一片心意,她的心情也不錯。

  這樣的好心情一直持續着,沒幾天就過年了。今年是梧州升格為州後的第一個新年,雖無羁縻縣令下山來共襄盛舉顯出這樣一個州的特色,但是今年三縣的生活都有了一定的改善,節日的氛圍頗為濃厚。

  除夕夜,祝纓在刺史府裡大宴賓客,城中數得上号的官員都到了,祝大和張仙姑這一年過年比上次更加的熱鬧、快意。眼見着女兒一身大紅的官服處在一群青綠官員正中,多麼的醒目!連他們自己,也是一身大紅袍。

  他們放起煙火,除夕後半天已幾乎沒有人的街面上又陸續冒出了人來,人們在家門口放起了炮仗。

  大家嘻嘻哈哈,指指點點。有小孩子興奮的尖叫,也有大人的驚呼。有指着天上的色彩,評述着哪個好看。

  念及大家還是回家守歲更合風俗,酒宴沒有拖到很晚。畢竟府中宴請廚子、幫傭等都是不得歇息了。祝纓比較早地就讓各人散去了,大家都說着吉祥話,也有騎馬的、也有步行的,慢慢走出府門。今年當值的衙役班頭李六瞪大了眼睛,數好了人頭,預備着關門上夜。

  隻聽老封君說:“你們就兩個人,要不到我那兒去?喏,小祁爺兒倆也沒别的事兒,大家夥兒一道。”

  李六看過去,隻見老封君正在同二江講話,他下意識地将目光繞過了這兩個女人,尤其那個拄杖的。仵作出身的女人吧……反正黑夜裡見着了就有點兒想遠離。

  小江道:“那就打擾您啦。”

  李六在心裡将這兩人記上,一會兒點人頭的時候此事可以忽略。

  人潮散去,祝大意猶未盡,道:“這就散了。”

  祝纓笑道:“明天還有呢!明天一大堆人來拜年的時候,你别嫌煩就行了。”

  “那不能夠!”祝大馬上說,惹了張仙姑發出一聲努力壓抑的嘲笑,大過年的,得說吉祥話,不能刻薄。

  張仙姑的屋子滿滿地擠了一屋子的人,男人一堆、女人一堆,男左女右,祝纓一家三口在上面坐着,大家面前都擺着許多零食茶水,一面說,一面聊天。張仙姑對蔣寡婦等人說:“你們也都别忙啦,把竈下的火看一看,别叫走了火,就來一塊兒吃點兒東西吧。都忙了一年了。”

  蔣寡婦答應一聲,杜大姐道:“我與林娘子去看看就得了。”她因領了女管家的頭銜,做事十分盡心,按着蔣寡婦,讓她在屋裡:“這屋裡不得有人看着嗎?我與林娘子去,再捎些點心過來。”

  她也不讓趙氏去,趙氏在竈下幹些燒火的事幹了一整年了,再讓人看火也不好。兩人到了廚房,将竈間看一回,從蒸籠上裝了兩食盒的點心,再将竈下的柴火撤了,隻留一點餘燼。拿了點心過來換桌,丁貴等人接了其中一個:“姐姐們,我們自己來吧。”

  桌上說什麼的都有,大部分是暢想來年,講小新聞的都不多。也有想念不在場的人的,小吳就說可惜顧同不在。侯五道:“他就不往外地做官,過年也是不在咱們這兒過的,他得回家。”

  花姐看小江和江舟兩個一叫就來,身邊也沒有一個孩子,心道:她們是沒有挑着合适的女孩子收養嗎?于是不提此事,免教人多心。

  張仙姑一向喜歡江舟,就抓糖給她吃:“一展眼你都長這麼大啦!哎,還沒說婆家就還是小孩子,來,吃糖。”

  糖是項家糖坊産的,帶着果香味兒的糖,用印了點花紋的紙包着,糖貴、紙也貴、包紙的人工反而是最便宜的。江舟捧着一把糖,笑道:“哎!”她喜歡吃糖,沒人不喜歡吃糖,甜甜的,幹幹淨淨的。

  祝大問祝纓:“明天他們什麼時候來呀?”

  祝纓道:“還與往年一樣。”

  小吳笑道:“那咱們可占便宜啦,離大人近。”

  将近子時,外面的鞭炮聲大了起來,祝大先說:“快到子時了,咱們也放炮!”一氣放鞭炮放過了子時,府内與府外的響起連成一片,接着,漸漸息了下去,衆人才各自散去睡覺。

  蔣寡婦等人還要收拾桌子、掃地,免得明天來了拜年的客人來不及。張仙姑看天晚了,又留二江在家裡住宿。小江也痛快地答應了,且知原來的屋子是蘇喆居住的,便說:“她小孩子家,年紀雖小,也不好随便住她的屋子。”

  花姐想邀她住到自己那裡去,胡師姐搶先說:“我那兒隻有我一個人,娘子要是不嫌棄,咱們就個伴兒。”

  小江有點意外地看了她一眼,點點頭:“好,打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