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第1頁)

  魯刺史多說了一句:“年輕人,要麼不動,要麼看準了就義無反顧。”

  “是。”

  魯刺史也提到了識字課本,又問:“還是原來千字的那稿麼?”

  “是。原來大人都知道。”

  魯刺史道:“你是用心的人。”

  “大人過獎了。”

  寒暄數句,祝纓又問魯刺史何時離京,新年什麼時候在家之類。魯刺史道:“既有外任,就不宜多做滞留,二月前我就動身,你呢?”

  “我也一樣。路還遠,怕夠不上春耕。”

  魯刺史又問:“卞行,究竟怎麼回事?我看他這個人,不像是能辦好事的。百姓,還好嗎?”

  祝纓道:“魯公慧眼如炬。”

  魯刺史閉了閉眼:“河東縣最難吧?”

  “我來之前好些了,之前不時有人跑過來謀生。”

  “啧啧!你做得很好呀,年輕氣盛又不沖動,很少有人能在你的年紀裡能克制住自己的。不吃點教訓,他們就不知道線劃在哪裡。太沉穩的又容易有暮氣,死氣沉沉的。”

  祝纓安靜聽魯刺史說話,等到魯刺史回過神來說:“老了,總是啰嗦。”

  祝纓道:“您要能再啰嗦點兒就更好了,我愛聽。家父教不了我這些,隻好自己到處聽個一鱗半爪。”

  魯刺史口氣也愈發柔和了起來:“你聰慧,自己多半也能察覺得出,不過晚一點兒。為官嘛,有人說,要有靠山有人說要有祖蔭,還有人說要會奉承,又說要姻親,又說讀書。翻來覆去,好像哪個都有道理,哪一條都有人顯赫。其實都錯了,歸根究底,得有硬本領才輪得到考慮這些。有硬本領,怎麼想都行。”

  “是。”

  祝纓老實在魯刺史面前真真正正領了一回訓,臨行前又拿出一本識字課本來送給魯刺史,說:“我也知道,大家向我要這個并不是看中了它,是看中了陛下。”

  魯刺史道:“促狹。這麼一來,梧州用不了十年,文風必須會昌盛的。即便京城,識字的百姓也不超過一半。”

  “就一個本子,沒老師,自學也慢得要死。現在學出來的,還是士紳子弟居多。尋常人能識幾個字,背下幾句,腦子就不會太蠢。謀生也容易一些。”

  魯刺史怔了一下,道:“你還真是真心為百姓,你不是‘牧’民,是……”

  “我到哪兒,就将哪兒的人當自己家人。”

  魯刺史道:“你幹出事來了,說出來的話才能叫人信幾分。”

  祝纓笑道:“是,還得有硬本領。”

  兩人一笑,祝纓向魯刺史告辭。

  …………

  戴瀛說第二天要拜訪,祝纓也沒特意地準備。從魯刺史家出來,她還是依照計劃又請大理寺的熟人們吃飯。

  這回就不在自己家了,祝宅裡如今人口密集,不适合在自家宴請太多的人。祝纓在外面訂了一處園子,在那裡設宴。酒食豐盛,再一人送一個包。

  老吳已不在大理寺了,仍是到場了,當面說:“我不是貪大人這東西這錢,是真想到了當年大人還在咱們大理寺的時候了。”

  說得一幹人等都感慨萬分。

  祝纓道:“都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