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珏道:“如此一來,大人面前聽用的人就少了。如果是個庸常的官員,大人不必親自考試本地士子,此時也已能回京了。但大人不是常人可比,您心懷天下,要做的事情還有許多,這就需要人手。”
祝纓道:“這不是有麼?多十個少十個,一樣用的。”
卓珏道:“不然,他們都是新人。下官還在縣學的時候便聽顧大人說起過大人行事,顧大人也是被大人帶在身邊調-教數載,方才有如今的精明能幹。這些士子,且要再磨煉磨煉才能頂用呢。可您如今正是用人之時呀!不如……”
“嗯?”
“大人何不多任用已經用慣了的人呢?”卓珏說出了自己想說的,“顧縣令是您的學生,豈不更合用?”
祝纓道:“他薦了你,你倒念這份情。”
卓珏道:“不敢。下官如今是大人的人,第一是為大人着想。如今四州刺史雖然聽命,實則别有心思。一則他們還要應付每年的考核,二則也是冷眼看您的行事,做到刺史的人,即使治民不行,心機恐怕是不缺的。”
祝纓點頭道:“唔,有道理,我也是這麼想的。”
卓珏又趁機說:“您在北地,更趁手的還是咱們南人呐!您一到,他們必是摩拳擦掌,等着您的吩咐的。南士追随您最久,且北地士人比南人入仕也容易些。這些人,有自家長輩、有師承同門……南人隻有您了。”
祝纓道:“這話過了,朝廷任人唯賢,怎麼會隻有我?”
卓珏道:“舉薦必得相熟才好,咱們到哪兒識得這些貴人呢?唯有大人用心,雪中送炭。”
祝纓笑笑,沒接這個茬,反而說:“你去把陳放叫過來吧。”
“是。”
……
卓珏去找到陳放的時候,蘇喆等人也在,林風問道:“怎麼樣?成了麼?”
卓珏道:“似在可與不可之間。不過也是,北地如今的情勢,也是要多任用一些本地人才好。”說着,歎了一口氣。
林風道:“陳大哥,你猜得不準,義父沒答應啊。”
陳放手又癢了:“你想讓叔父怎麼說?聽話聽聲兒。”
卓珏道:“陳郎君,大人有請。”
“我?哦,就來。”
陳放到底敲了林風一記,快步去見祝纓了。
他沒有提幾個小鬼的密謀,而是向祝纓請示有什麼安排。祝纓給了他一個奏本,道:“這個再不發出去,他們四個能聯起手來吃了我。你與他們一同上京,我派項樂與你同行,随行押解幾個犯官。”
這個奏本是詳述這段時間以來北地情狀的,同時也為四州開脫,有了這個,四個刺史回京就能順利地應付今年的考核了。上面寫明了各州的收支,表明了雖然沒有給把錢糧運出上繳,但是四州也不是一毛不拔,什麼邊境的重建啦、災情的應對啦,四州都自行解決了。
雖然沒了給國家輸送役力,但是修整了部分壞掉的驿路,協助輸送軍需。
這兩樣可沒朝國家伸手。
中間寫了祝纓一段時間做的事,以及北地父老的配合,又提到了随行人員的辛苦。
後半部分是幾個找死的鬼。
讓自首不自首,還以為祝纓再精明也不可能将每個人都查到,不幸還是被祝纓給查出來了。祝纓拿人,不問王鄭,隻問做了什麼。拿下去幾個人,于是有了空缺。祝纓又申請派員來,同時自己也有舉薦。其中一個姓韓的知府被她押解進京,她推薦了顧同過來做司馬、暫代一府事務,知府暫缺。
陳放笑道:“此行何必是我?卓珏也可,項樂也行。我還是留下來,也好多斡旋一二。”
祝纓道:“就是要你回京斡旋去。這件事,别人也幹不了。”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