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件是魯王謀逆的時候,堅決地站到了皇帝的身後,處事有章法,沒有被魯王吓到,也沒有搞投機。
隻字不提什麼抑兼并啦、為皇帝操勞國事啦、擢拔賢才啦……之類的。
最後說,大家看他幹的這些個事,我覺得應該給個美谥哎!
大臣中有一些可算看出來,祝纓這點兒掐得可真是太好了!
就她這奏本的這幾條,冼敬等人不是沒說過,但在争吵的時候都被無視了。她現在隻把這幾條明着對皇帝有利的事兒給說了,誇王雲鶴本人的話,沒有。
可比李侍中這馬屁拍得更妙。
王雲鶴這樣一個好人,他支持皇帝,你能說皇帝不好嗎?
也有人覺得祝纓在發昏,皇帝明顯不喜歡王雲鶴,你還這麼誇他,這不是逼皇帝嗎?你還能有好?
不料皇帝的臉色變了幾變,最終點頭道:“卿言有理!王相公國之幹城,當得‘文正’。”
争吵終于結束了。
王叔亮不是非得給親父親争一個“文正”,但是得知最終有了這麼個谥号之後,他還是有些感慨的。接着,皇帝又再撥出内庫的金帛來賞賜,助王雲鶴安葬,王叔亮的心中已是波瀾不驚了。
他上表謝恩,等到父親葬入先帝的陪陵,才帶着家人,将父親的一套衣冠帶上,踏上了回鄉的路。
祝纓提前一天到他家裡送行,王叔亮走的時候挑了個不是休沐的日子,祝纓也不打算在那一天請假。估計冼敬他們會請假送行,她也不想跟冼敬湊這個熱鬧。
王府的東西都在打包了,王叔亮道:“地方淩亂,還請見諒。”
祝纓道:“這話就太見外了。”她又帶了一些盤纏過來。
王叔亮道:“這就真不必了,我一路住驿館,回家就更不用這些了。家裡還有幾畝薄田,老屋也有幾間。”
祝纓道:“心意。”
王叔亮道:“您不該上那個奏本,萬一觸怒了陛下,不好。家父若在世,也不會樂見您賭上自己的。”
祝纓道:“我不是為這個。隻怕詹事他們争吵得失了理智,越鬧越大,最後不可收拾,連累了相公的身後事。他們越争,陛下越記恨,恨意會算到相公的頭上的。早早了結了算完。”
王叔亮道:“我為這個擔心好久了,總算了結了,隻盼他們别再拿家父做大旗了。凡戰,繳敵方旗鼓的都是大功,許能封侯呢!”
兩人相視苦笑。
王叔亮道:“對了,這個是家父留給您的。”
說着,拿出了一套《春秋》,王叔亮有些羞赧地道:“本來應該早些給您的。可是我想,當時為家父的谥号朝上正在争吵,早早拿給了您,倒像是要催促您做什麼一般了。
家父的遺本,也該早早上的,但我也怕它引起争議,誤了家父的葬禮。哪知,沒有它,厭棄家父的人還是會厭棄、阻撓家父的人還是會阻撓。看他們吵得太兇,索性就上了。
人算不如天算,看來我不适合做這些算計的事。”
祝纓接過了《春秋》輕聲道:“相公讓我讀經史。”
王叔亮道:“以前這麼勸人的來着,近來卻勸人要好好做人,别隻會讀書說話。”
祝纓将書收好,道:“明天我就不去送行了。”
“不去也好,見着他們,也是無趣。”
…………
次日,冼敬等人請假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