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第1頁)

  杜世恩點了點頭。

  人走了,安仁公主可氣病了,皇帝派了禦醫給她診治,大毛病沒有,就是上了年紀氣的。

  安仁公主病倒,大家反而松了一口氣,至少她能消停了,不再鬧了。

  沒過多久,窦朋的唇上又起了個水泡——民變再發,這次換了個地方。

  ……

  鹽州平息了,其他地方的兼并仍在繼續。

  皇帝本以為自己已經經過了魯王謀逆、胡兵叩關、鹽州民亂、南北災害,該經的壞事都經曆過一遍了,該轉運了,哪知這民變它又來了!

  轉運了,但沒轉好。

  正值夏日,才給官員們發完粽子沒多久,皇帝今年興緻不錯,還去看了一場龍舟會。

  轉天,他心愛的美人給他生了個小女兒,小姑娘生下來就粉雕玉琢,不像别的孩子生下紅紅皺皺的那麼難看。皇帝高興極了,給美人晉為淑儀。

  過不幾天,太子宮中的嚴宮人又給他生了一個孫子,算來他已經有四個孫子了!枝繁葉茂!

  五月二十三,民變的消息傳了過來。

  窦朋還是老樣子,私下告訴的皇帝。這回沒有竈戶助攻,事情先是由兩村械鬥引起的。因天時不如往年,春夏争水就鬧得尤其嚴重。百姓聚族而居,易于團結。當地官員收了一家的錢,打壓另一家。官府派人去鎮壓的時候鬧出了人命。

  本來,大家忙着種地,這事或許也就過去了。接着天旱,禾苗枯死,地也沒得種了。當地官員一門心思想上進,怕報災影響考核,竟然沒有上報,朝廷不知道,自然也就沒有赈濟。

  又沒得地種,又死了族人,官員還不管他們要餓死了,于是聚族而居就變成了聚為匪盜。

  官府以往年的經驗論,覺得自己鎮壓問題不大。悄悄把事兒給平了,朝廷不知道,就不影響他的仕途。

  他又鎮壓不了!一點點的事,終于引發了大動亂。自己還死在了動亂裡。

  直到鄰縣發現不對勁兒——怎麼隔壁縣的往我縣裡跑?弄得治安變差了?

  鄰縣給上報了。

  皇帝氣個半死,又召了平鹽州之亂的人過來議對策。

  各人都是輕車熟路,雖然不願意,但是祝纓在做預算的時候鹽州之亂已經爆發了,她留了個心眼兒,額外留了兩到三場差不多規模的預算。

  小冷将軍已經去平過一次亂了,這一次他還想去,葉将軍又與他争了起來,也想去。

  皇帝征詢了冷侯的意見,以葉将軍為主、冷平輝為輔,派了出去。

  直到此時,朝上大部分的人才知道,又出亂子了!

  武将雖然生氣有人搗亂,但心情還可以,有仗打,就意味着他們不但有錢拿還有功勞可賺,還能惠及子孫。

  他們的臉上帶着憤怒,憤怒中卻又夾雜着躍躍欲試。連柴令遠都有些期待,申請也到前線去。鄭熹的那位表弟,西陲刺史守城有功,人人誇他“外甥像舅”有故去的鄭侯風範。

  柴令遠聽得多了,覺得自己的親娘也是鄭家的女兒,别人說自己纨绔,興許我的長處不在這些寫詩理政,而是馳騁疆場呢?

  柴令遠也跳了出來請命。

  這些表情很紮心,禮部的一個郎中忍不住嘲諷了:“國家不幸,爾等卻隻看到了升官發财的通天梯!”

  柴令遠道:“國家不幸,不就是因為你們無能嗎?”

  這話也很紮心,紮得不止一個禮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