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第1頁)

  祝纓道:“那你就多為我分擔一些。”

  哪知趙蘇竟十分認真地答應了:“是。”

  祝纓道:“去吧,這幾天我少不得與他們打擂台,家裡的事你與小妹她們多留意。”

  “是。”趙蘇嚴肅地應下了,對祝纓深深一揖,轉身離開。

  祝纓将公文審了一遍才發出去,然後拿着營建山陵的那一份預算去了政事堂。

  ……

  政事堂的氣氛安靜而壓抑,裡面有不少哭完靈繼續辦公務的人,大家的臉色都不太健康。

  哭的。

  裡面的人也透着一點不安,瞧瞧這都是什麼人!陳相公脾氣不錯,就是碎碎叨叨的。鄭相公與冼相公是不對付的,一天别八回苗頭,看着也沒有臉紅脖子粗,但是一不小心就聽不懂他們的機鋒。

  窦相公火急火燎,走在他的身邊都怕自己被他的火星子崩着了。

  還有一個李相公,發去營建山陵了。營建山陵也是個丞相啊!他還喜歡過問許多事,每件事他都不太懂,還要問。

  上頭是這麼四個人,想投機的聰明人都要掂量掂量——人家各有各的班底,卷進去容易成炮灰呀!

  瞧,這又來一個……哦,是祝尚書,那倒不是炮灰了。

  祝纓在政事堂裡熟人不少,今天過來,大家也同她作個揖、抱個拳之類的,但目光都變得謹慎了。

  政事堂裡最天真的一個孩子,還不知道這朝廷的厲害,好心在路過的時候對祝纓說了一句:“相公們在吵架。”

  祝纓道:“是麼?那我等他們吵完。”

  她說得輕松,看得這一身青袍的年輕官員也跟着笑了一下。

  祝纓踱到窗外,就聽裡面鄭熹與冼敬在争執。起因是新君登基要起草各種诏書、大典要起草種種文稿,此外還有許多的文字工作要做。

  劉松年一走不回頭,陳萌提議讓楊靜來起草最主要的幾份,得到了一緻的同意。李丞相想給先帝寫祭文,這事兒又被新君給駁回了,讓找個文學之士來寫,楊靜又添了一個任務。

  冼敬于是說,如此一來,細碎的文字就不能讓楊靜再承擔了,他認為可以把餘清泉給召回來。

  鄭熹聽了也不反對,因為他也要把柴令遠給重新召回來。

  要召柴令遠,冼敬先不提他自己的弟弟冼玉京,又把幾個被踢出京城的官員也要召回。

  于是你也召、我也召,你加碼、我也加碼,聽得旁邊的陳萌一張臉變得綠油油的。陳萌四處一看,窦朋還不在。窦朋是政事堂裡資曆最老的,現在正跟新君解說國家大政。

  陳萌忍無可忍:“你們二位,能讓吏部過兩天安生日子嗎?!”

  祝纓聽的時候,陳萌正在以一敵二,他細數這兩個人要召回來的人選:“降黜皆有因!又無尺寸之功,如何再召回中樞?簡直是視朝廷法度為兒戲!不行!”

  冼敬道:“這是有用。”

  鄭熹低頭看了看名單,是略有點多,但也沒那麼多不是?他緩聲對陳萌道:“太子登基,新朝雅政。”

  陳萌的腦子嗡嗡的:“新朝雅政,也要給别人活路吧?有用?也得是個可用之材,弄塊廢料來做什麼?”

  冼敬不服氣地問:“怎麼就是廢料了?”

  “怎麼就不是了?”陳萌反問,“他都幹了什麼,沒點數嗎?”

  鄭熹又來打圓場:“不如,請陛下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