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第4頁)

  “是。”

  兩人議了一回,趙蘇終于提及了林家的事:“要說,外五縣都有這樣的隐患。”

  祝纓看了他一眼,道:“不要弄亂他們。”

  趙蘇笑笑:“您一向好心,我也不會故意使壞。眼下您要西征,外五縣一旦動蕩,梧州也就不容易穩。外面還有一個江政在看着,我知道輕重。”

  “嗯。”

  “可也不能一直這樣,也該開始準備了。不如擇其子弟骁勇者充入軍中,接下來要與吉瑪對陣,吉瑪後面還有西番。現在軍中缺人,他們還能帶些親随充數。打赢了,是您給了所有人的生路,戰死疆場,也死得其所,比死于内鬥強。”趙蘇含蓄地說。

  活下來,出人頭地的感激咱;死在外面,留在家裡繼承家業的還得謝謝咱呢!

  見祝纓沒說話,趙蘇又說:“就算曆練出來幾個人,也是您的恩德。到時候,借他們的手,分了他們的家。使外五縣頭人家保留财産,卻無治民之權。梧州才算收回您的手裡了。如果現在能征外五縣的租賦、丁役,西征糧草必能從容許多。”

  祝纓道:“凡事講究個你情我願,不宜你我提出來。先按兵不動,維持就好。現在征了他們,日後拿什麼回報?再說了,小妹怎麼傷的?為了這事兒折傷了青君、小妹她們,我是不依的。”

  趙蘇心中歎氣,祝纓就是果決而不心狠,挺讓人安心也挺讓人無奈的。他不再提及此事,隻繼續說糧草之類,心中想的卻是:我先準備着就是。本想借着西征,給頭人家裡勢弱者一點勢。既然祝纓不答應,大不了日後撺掇的時候暗中幫忙。

  祝纓看了他一眼,就知道他又在打小算盤了。趙蘇這個人,聰明是有的,卻又多了一點母系的直來直去,虧得做事還算有分寸,否則不知道會幹出什麼事兒來。

  趙蘇辭去的時候,祝纓又多叮囑了一句:“咱們做事,總要守信才好。既然立了盟約,就要遵守。”

  趙蘇道:“我明白的。”

  趙蘇大概是真的明白了,此後一直勤勤懇懇地忙庶務,再也不提什麼征兵、征各家頭人的兒孫之類的事情。秋收開始之後,他更忙了。今年還要向朝廷繳一點糧,這讓他心疼不已。往京中送糧的事兒,祝纓也寫了個公文給江政,要兩州合并同行——為了安全。

  這是一個不錯的理由,民亂才平,雖然普通的盜賊也不敢劫皇糧,但總歸更保險一些。

  祝纓此次除了糧食、布匹之外,又準備了給鄭熹等人的禮物——金子、靈芝、朱砂之類。給皇帝的貢品也準備了,還是老樣子——兩隻白翎子野雞、紫芝。

  押運的人卻不是趙蘇,而是派了林風。放在以往,林風必是會叫嚷一番才哼唧着去的,這一次他卻一聲不吭,也不吵着要跟隊西征,接了令就埋頭清點物品,親自看着裝車,老老實實押車走了。

  祝纓叮囑路上安全之類,他也一一答應,上馬之前,還特别拜托趙蘇:“姥也将西征,我家中,還請大哥費心照看。”

  趙蘇此時看他順眼不少,溫和地說:“放心。”

  花姐也說:“孩子我也見過了,等她再熟些,我接她到學校來讀書。學校裡盡有與她一般大的孩子,不會寂寞的。過個幾年,她能自己立起來,你們也省心。”

  林風認認真真向她拜了一拜:“多謝姑姑。”

  花姐摸摸他的頭,林風将頭一低:“我該走了,再不走該誤時辰了。”

  …………

  林風一走,也就意味着祝纓也要再次動身了。

  張仙姑心裡想着“今年怕是不得在家過年了”,嘴上卻一點也不提西征的事兒,不說話又嫌太悶,隻好說了點林風家的事兒:“他那侄女兒,也太可憐了。他娘子一個人在家,有一個吃奶的孩子,現在又有這樣一個,輕不得、重不得的。他那大哥,也是心狠!”

  祝纓道:“這山裡,二十年前還在放人血、砍人頭、剝人皮拿來祭天,這才到哪裡?”

  張仙姑手上一停,喃喃地道:“是哩……”

  花姐在一旁聽了,心中也頗不是滋味:“事情都是咱們知道的,隻咱們身邊已許久沒有了,猛地一來,叫人難受。”

  張仙姑道:“還是咱們這樣的好!這再往西,聽說仗還沒打就要殺自己人?”

  得又扯回西征上了!

  “誰跟您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