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第6頁)

  “是。”蔣婉雖然答應了,但看表情似乎沒有去找祝青雪的打算。祝纓一向不愛多管閑事,見狀也不再多問。

  要啟程時獨不見蘇喆,祝青雪出去尋找時,看到蔣婉正在與蘇喆說話,正說到:“新遷來的人分地,要既看人、也看戶,一戶人多、一戶人少,要是分得一樣多,那人多的不敷用、人少的種不來就抛荒了,又或轉租,便生出貧富來。人多者不忿,怨恨、争鬥也就來了。也不能隻看現在的人口,次來他再繁衍許多……”

  祝青雪咳嗽了一聲,蔣婉才停了口,蘇喆意猶未盡地道:“我下回再來請教你。”

  ……——

  一行人再往西,又是王九接待,王九這兒比蔣婉也好不到哪裡,戶籍的進度也不如蔣婉那裡。因此不得不動用了一些當地的“能幹”之人,相幫着維持秩序。這些有平民、有奴隸、有商人,有一個比較共同的特點:記性比較好,知道得比較多。

  在戶籍統計沒有完成的情況下,各寨的情況、征發,都得靠他們的信息。

  祝纓在其中又看到了兩個被薅到她的大營中“進修”過的人,出言詢問:“回來功課有沒有落下?”

  兩人眼中閃過一絲慌亂——祝纓有自知之明,一般不親自上課,但也免不了去探望一下,略“提點”一些。這就是幾乎所有學生的噩夢了!她對你的鄙視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之中完成的:“那我再講一遍。”那個口氣,就讓人很怕。

  這倆人的功課起初是祝青雪教的一點,此時不由自主地看向了祝青雪。兩個大人露出這樣表情,顯得有點滑稽。

  祝纓頓了一頓,道:“即使做事,也不要忘了學習。”

  “是是。”兩人說,憋出了一點不标準的官話。

  從王九處離開,沒走多遠,前隊就回來報告:“姥!前面在修路!”

  祝纓吃了一驚:“修什麼路?”我沒安排啊!

  蘇喆自告奮勇:“我去看看。”

  祝青君勒馬上前,護在祝纓身側,胡師姐也摸上了刀柄。祝纓擺了擺手,道:“不急,胡娘子,咱們看看去?”

  胡師姐不贊同地道:“這裡回轉不開,您再等等。”

  蘇喆又懇求要去看,祝纓道:“去吧,好好與人說話。”

  “是。”

  又過了一陣兒,蘇喆回來了,道:“是”

  這個地方是新設的州縣,州名黛州,歸祝纓統領——安南缺乏勝任的官員,祝纓再想栽培年輕人,也不會讓他們一上來就幹這麼高的位子。而除她之外,又沒有其他有這個能力一氣管三州,這個統領三州,是指她要直面三州的所有縣令,因為三州的刺史府,暫時也是沒有的。隻有幾個屬官,但是由于沒有刺史府,他們暫時還是寄在西州的節度使幕府。

  軍國草創,便是如此。

  如果是簡單的分果子,你一個寨子我一個礦,拿去随便取利,倒是好分。想治理好,就不能這麼幹。

  因此祝纓也就格外的上心。

  本地的縣令又是一個祝纓起了名字的人——祝重華。

  祝纓在心裡劃拉了一下祝重華的過往經曆,沒有什麼瑕疵,再回憶一下與她相處的短暫時光,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征兆。所有安排下來的任務也都完成了,并沒有“好大喜功”這一條。但是此時修路,也确實有點急了,祝纓是有點擔心她幹不好。

  誠然,頭人們在的時候,奴隸沒有一天能休息的,但祝纓覺得自己跟頭人還是有點區别的。

  正想着,蘇喆回來了,還帶了一個灰頭土臉的年輕人過來,道:“是此地縣令下令修的路,我看過了,工地上的人,也不算很狼狽。”

  年輕人上前行了一禮:“姥。”

  叫得這麼自然,一聽就是祝縣出來的。果不其然,就是之前的縣學生。

  祝纓問道:“怎麼回事?”

  “縣令說,路總是要修的,趁現在沒活幹,輪流出人,把路再整一整,以後人員往來也方便。通往西州的那一段路,已經修好了。正在伐木,隻放幹,就能運到西州建房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