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
信使沿着新修的驿路一路疾馳,直奔西州。起初是蜿蜒的盤山路,跑的時候需要小心,下山之後進入西州的平原,人和馬都精神了起來。
跑到幕府門前的時候剛過午,南國暮春,陽光已經很熱了,信使一抹汗,高興地叫道:“通通通了!橋通了!”
門上看了看他的号衣,給他遞了一碗茶水:“什麼橋通了?”
信使咕嘟了一大碗茶,道:“當然是北關往北的鐵索橋通啦!蘇校尉命來報信哩!”
門上将茶碗一收:“那你進去吧!小六子,帶他進去!”
幕府裡吃過了午飯,正是休息的閑暇時刻,祝纓本在後面陪張仙姑說話,張仙姑念叨着:“趙家二小子也來念書了,他們哥兒倆歲數差得有點兒大呀,能說到一塊兒麼?”
祝纓道:“沒人比他親哥哥更合适帶他,親哥哥帶着先認認人兒,把地面逛熟了,以後自然各有各有朋友。”
“那也行。哎喲,青葉你也派出去了,身邊得再添幾個幫手吧?自己年紀也不小了……”
念叨着念叨着,張仙姑又打起了瞌睡。祝纓沖蔣寡婦擺了擺手,輕手輕腳把張仙姑抱到床上,理了被子搭在她的身上,再輕手輕腳走出來。蔣寡婦小聲道:“您也歇着去吧,我在這兒守着。”
“辛苦了。”
“沒事兒,我與杜大姐換班呢,也累不着我。”
祝纓從張仙姑處走出來就被祝青雪找到了:“姥!北邊蘇晟那兒有消息送到,信使在前面等候了。”
祝纓本也沒打算午休,看祝青雪高興的樣子就知道應該是好消息了,也含笑道:“走,看看去。”
到了簽押房,信使很快上前:“姥!好消息!橋通了!”說着,奉上了蘇晟的公文。
上面封着火漆,拆開了一看,蘇晟這公文寫得越發像樣了,不但寫了測試成功的情況,也寫了把橋闆重新又抽了,就等祝纓下令。同時寫了自己的“防務”,如今這個關卡有多大、多少人,能夠同時監管多少人、貨等等。按照之前的安排,測試的時候也給對面遞交了要求見面的文書了。
最後,請示祝纓,對面陳放那兒也遞過來一道公文要求在橋上見一面,來不來?什麼時候過來?有沒有額外的準備要求?
祝纓道:“蘇晟也長大啦。”
蘇晟這幾年也算曆練出來了,即使放到外面,也是一個比較合格的、上峰很難挑出錯處的水平了。
祝纓讓信使先去休息,對祝青雪道:“給趙蘇他們發文,知會一聲橋通了,讓他們盡快安排好各自州裡,七天之内,到幕府來碰個面,咱們同去看看新路。順便告訴蘇喆她們一聲,讓她們也準備準備。回信蘇晟,告訴他,十日後我動身。”
祝青雪笑着答應了:“哎!”
“這麼高興?”
祝青雪道:“姥這麼看重這條路,它就是有用的,如今成了,就值得高興。”笑着跑去幹活了。
……——
當天下午,好消息就傳遍了幕府,并且在往外擴散。
這是一個好消息,雖然幕府上下知道通行并非全是好事,接下來也會面臨朝廷的壓力,但是西州是整個安南的中樞,也是中西部的貿易樞鈕。路通了,就意味着西州的重要性增強了,甚至梧州的貨物想北上京師也是走西州更方便。也就意味着整個安南貨物北上也更便捷了。
這對安南是有利的。因為安南境内的路,較之以前好了太多,礦藏、鹽井的産出也更方便運輸了。隻要不是安南的主政者,聽到消息之後都會覺得開心。隻有主事的人,才會緊張。
蘇喆聽到消息之後卻有一點怔忡,這是一件喜憂摻半的事情,她一面寫信給母親,一面把路丹青、林風兩個如今在西州的夥伴請過來說話。
路、林二人現在幕府練兵。
兩人接到蘇喆的邀請,都猜她又要整出點什麼事兒了,到了蘇喆的家裡,果不其然,她又有主意了。
三人往屋裡一坐,路丹青先問:“才聽到好消息,就把我們叫過來,是有什麼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