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第1頁)

  祝纓道:“原來如此,我明白了。正好,我也需要一些人。”

  鄭川道:“您隻管說。”

  那邊嶽妙君與劉昆低語,兩人竟都落下淚來,鄭紳發現了,驚愕地道:“娘,怎麼了?”

  “沒事兒,看着這小娘子歡喜。”

  “咦?”鄭紳說,“我看她眼熟,這……”

  祝纓道:“嗯,沒錯,她是劉相公的曾孫。”

  鄭紳下巴都要掉了:“這這……”

  劉昆一身男裝便服,是個官人的樣子。祝纓道:“嗯,在我安南,就是這樣的。不過,現在她在我府裡,以後公事往來,說不得你們還有交道要打哩。”

  鄭川站了起來:“别人知道麼?會有非議的。”

  祝纓道:“讓他們來找我。”

  “他們不敢,”鄭川說,“但是會找劉家的麻煩。這樣有些出格。若是在安南,這邊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到京城還招搖過市,不妥。我并非要她現在辭官,但是請不要這麼宣揚。”

  祝纓看了看他,說:“可以。”

  嶽妙君道:“好不容易見面了,不要說這樣的話。”

  鄭川道:“不是的,世人也會趨炎附勢,可是祝相的勢還不太穩,小娘子年紀又太輕,還是謹慎些好。”

  祝纓道:“行。”

  鄭川又道了個歉,再請祝纓、劉昆等入席。嶽妙君前番也見過祝彤,又問她路丹青怎麼沒來之類。祝纓則與鄭川等人又勾兌了一回,她要召舊部的子弟們,也得有個名單。舊部現在在哪兒,他們有多少成年的子弟,這些祝纓現在都不清楚。

  鄭川等人就很容易能給她弄到這樣的名單——他們不止在吏部有關系,還有一些人得靠着親友的關系網,才能明白家裡有多少人口。像劉家,嶽妙君就認得出劉昆,施季行就什麼也看不出來。

  勾兌完,祝纓回府的時候天已經黑透了。嶽妙君道:“燒尾宴,我為你準備。”

  祝纓笑道:“好,多謝。”

  ……——

  次日,祝纓沒有去上朝,她還在收拾府裡。這一天,她早起先出城,去營裡看土兵。回來上午拜會陳萌,晚上再去施府,讓施季行準備好大理寺的黑名單。晚上回家,祝青雪和江珍拿出兩大撂收到的拜帖。

  祝纓隻得連夜将拜帖分類,隻看名字與官職,分作“舊識及舊識家的親戚”與“現在來拉關系的”兩類。

  第三日,她就要上朝去了。

  大清早的,林風與祝彤帶隊護送,祝青葉與劉昆留在府裡繼續整理府中事務。

  林風很久沒幹這個活計了,跟在祝纓身後,吸着清晨的涼風,心裡有感慨又說不出來。祝彤還是第一次見識這個場面,隻見人們就着火把的光看到祝纓,便自動地讓出一條道來,再看這烏泱泱的一片官員。祝彤心道:這就是朝廷了?

  這就是朝廷,大朝很難讨論實在的正事,說的多半都是打好草稿的場面話。今天最大的場面,就是祝纓來了。

  所有人都好奇這位“傳奇”,沒人能想到她還能再回到京城來。祝纓不動聲色,安靜聽着場面上的事。什麼冼敬谥号的讨論啦,什麼姚辰英那裡的糧草啦,什麼西陲求救啦……

  場面話說完,又是例行的小會。大家都不太在乎冼敬的事,決定讓陳放鍛煉鍛煉與冼黨磨牙。姚辰英的糧草,祝纓不便插言,皇帝問起,她便說:“既然如此,臣再去戶部瞧瞧。”

  而西陲的求救,又還是照慣例,再補一些兵丁過去,繼續龜縮。直到祝纓這裡修整好,再點兵點将去解困。

  皇帝似乎是覺得這樣就差不多了,政事堂的忙碌卻剛開始。第一個就是祝纓,她的相府屬官還沒配齊,還不能分擔政事堂的事務。王、施二人又分别被她私下加了活計,愈發忙得不可開交。

  祝纓卻從宮中脫身出來,先去冼府緻奠。冼府還算體面,孝子出來還禮,往來的賓客低頭避讓。他們中,也有人寫過罵她的文章,也有人在朝上拿她當反面教材,更有人上過奏表認識她犯了罪,得抓回來審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