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第3頁)

  雙方的使者來回了數次,昆達赤這邊把責任都推給了胡使:我們本來是訂的盟約,朋友家裡有難,我是來幫忙的。胡使說,齊王是長子,我當然要維護齊王。沒想到他們包藏禍心,我最近才知道,原來你們的太後說齊王才是壞人,那我當然聽長輩的。

  祝纓這裡,依舊數落昆達赤背信棄義,你自己數數,你都反悔過多少次了?!

  雙方你來我往,昆達赤處最後說了:要不,我陪你在這兒等着看齊王和胡人?就大軍防着我?

  雙方各退一步,昆達赤要求安南不與朝廷夾擊西番,祝纓要求昆達赤依舊稱臣,上表謝罪,再把胡使交給祝纓。

  雙方又扯皮,眼見過年,昆達赤急了,才最終同意。

  祝纓卻并未馬上向朝廷請示撤軍,而是親自坐鎮,看昆達赤大軍緩緩退去。直到次年初,傳來消息,昆達赤家自家又起了紛争,她才搬師回朝。

  ……——

  前前後後,近一年的時間,祝纓終于回來了!

  陳放也松了一口氣:如今戶部尚書這活,真不是人幹的!兩處用兵燒錢,還不算國家日常的收支。終于,可以省支這一筆持續流失的錢糧了。

  祝纓卻不能讓他太輕松,跟着祝纓一同回來的,還有撫恤與封賞的名單。祝纓做事,從不苛刻下屬,有過的必罰,有功的也必有相應的升賞。朝廷不同意,她會為下屬争取。

  祝纓直接面聖,将名單遞給了皇帝:“陛下,這些都是與您年紀相仿的年輕人。這些,年紀稍長,老成持重,現在正當年。現在,保境安民都要他們出力。”

  皇帝越發憔悴了,有氣無力地道:“非是我不願,還北地未平呢……”

  “正因如此,才要給北地打個樣,讓他們知道,朝廷不會虧待有功将士。再者,這些人父兄都是我的舊人,将他們托付給我。我想,我多大年紀?能帶他們到幾時?不如早放手。陛下,他們都是去年才重新啟用的,底子幹淨。我想把他們轉托給您。”

  皇帝的心跳得厲害,臉上紅色越來越重,劇烈地咳嗽了起來:“咳咳!”

  陳放得說,跟祝纓作對,是真的難受!

  皇帝同意了,丞相同意了,可錢從哪裡來?

  陳放跑到了政事堂,坐在地上不起來了:“您得給我個主意。”

  祝纓往他身邊一蹲,說:“宮裡花錢太多了。”

  “咝——”

  祝纓在他耳邊輕聲說:“我找個人,幫齊王罵一罵兩宮和皇帝奢侈吧。錢,不就能省下來了麼?”宮裡還有好幾場大慶典沒辦呢,都省省得了!對了,宮女宦官要那麼多幹嘛?裁一裁,省錢。

  祝纓又看了一眼施季行,大理寺也該拉幾頭年豬出來殺了。

  那這個可以!

  陳放也小聲說:“誰啊?”

  祝纓心道,當然是劉昆,我身邊還能有誰?

  陳放爬了起來,嘀咕道:“這些都是小巧,一時應急。真正該做的,還是開源,抑兼并,括人口,國家才能真正好起來。”說着,竟真的傷心了起來。

  王叔亮一直看熱鬧,二人咬耳朵時他就非禮勿聽了,待陳放感慨,他說:“這才是大臣的樣子啊!可惜抑兼并的事情數次中斷,眼下又有齊亂未靖,待北地奏凱,就該着手啦。”

  祝纓道:“那也得先準備一下,朝廷就拿一張紙去抑兼并麼?”

  “要準備,當然要準備啦,”陳放說,“還得有人呐!”

  這話又戳到了王叔亮的痛處,他和施季行是着手了,可這人還沒養成。他問祝纓:“您……有何良策?”

  祝纓雙手一攤。

  當年,她南歸之前,已經做了準備了,可惜了,三十年過去……鋤頭柄也爛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