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第5頁)

  施季行也不介意殺幾頭年豬,三人的步調很快統一,當下具本,又給皇帝提議。王叔亮執筆,祝纓道:“對了,你們的子弟,我随便用了哈。戶部要我盯,我得有人手。他們要是回家哭訴幹的都是刀筆吏的事,又或者天天算賬,你們不許護着。”

  兩人都說:“不會,不會。你隻管調-教。”

  陳萌的過世,三人都有點點傷感,但此時說着國事,心情卻着實不能算壞,王叔亮寫完了奏本:“二位,來瞧瞧?要是沒有什麼錯訛,就署名吧。回來咱們再斟酌,我想當年先父與施、陳二位老相公也曾為國儲材,得一子璋,天大幸事。如今我們也當效仿先人,哪怕得幾個江政呢?”

  施季行也說好,祝纓道:“你們拿定了主意,我自是贊成的。”

  三人相視一笑,後面宮中隐隐傳來響動——太皇太後死了。

  哦豁,又可以省一筆錢了,她,就先不罵了。祝纓想。

  三人忙去見皇帝,隻見皇帝眼睛紅紅的,眼中含淚,看起來并不想在祖母的喪禮上省錢。

  施季行對皇帝說:“陳萌也故去了,陳放丁憂,戶部現在無人主事,我們議定,由子璋暫管。”

  皇帝望向祝纓,動情地道:“太皇太後的身後事……”

  祝纓截口道:“太皇太後有遺言嗎?”

  “唉,要我勤政愛民,做一明君。善待兄弟,孝敬母後……”

  祝纓道:“有落在紙上嗎?”

  “說的時候已然有氣無力哪裡還有力氣書寫?”

  祝纓道:“那,這遺言或許還沒說完。您看,人活一輩子,到老了,就是關心晚輩,必要妥當安甯、綿延不絕才好。一是娘家的,二是婆家的。從來賢後,無不約束外戚,唯恐在自己身後犯法,法不容情。她雖不提自己娘家,您也要照顧到。老人家憂心齊王不孝、殘害兄弟……是吧?請召嶽夫人入宮,她是嶽氏女,太皇太後要她代書也說得過去。做成一篇文字,以彰太皇太後之德,豈不是您的孝心?”

  皇帝不哭了!

  最終太皇太後的喪儀也是“從儉”,還是她自己遺令裡寫的。

  ……

  祝纓算過了,單這一筆錢,就能讓有功将士的封賞寬裕起來,不用擠别處的費用了。

  當晚是王叔亮值宿,祝纓心情不錯地回到了府裡,又收到了一條不錯的消息。

  消息是安南來的,自祝纓拜相,投安南的人就變多了,明顯水平也高了一些。

  尤其女子也多了起來。

  劉遨正在準備新一次的科考。

  祝纓将信函給劉昆看了,說:“忙不?”

  “還應付得來。”劉昆謙虛地說。

  “那就放半天假,去嶽夫人那裡坐坐。松快,松快,接下來,咱們會很忙,忙到你沒功夫休息。”

第542章

手段

  半天假,劉昆還是很高興的。自打到了祝纓身邊,就容易有一種負罪感,祝纓本人通常不休息。即便是在安南把許多事務放手給晚輩的時候,祝纓也不是閑得釣魚喝茶,她讀書、練武、做各種的規劃。再有時間,就到街上轉轉,遇事平事。

  她在幹活,休息的人總是各種不得勁。

  今天這半天假不一樣,這是去見嶽妙君,正可将一些自家姑姑妹妹在安南的事同嶽妙君講一講,她自家人反而不太愛聽她說這些。

  祝纓這次回來,又把劉松年的後人也與施、王兩家一樣各提攜了幾個,較之施君雅、王允直,劉昆的堂兄弟們卻總是沉默,讓做事也做,也沒丢臉,卻不很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