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第6頁)

  “什麼意思?”

  “讓你們觀摩一下怎麼做丞相,隻有我一個人做,有什麼趣兒?”

  嶽妙君掩住了口,從未有人對她有這般的期待,包括她自己。

  “不做丞相,算什麼鷹揚?”祝纓輕描淡寫地說,“我可也沒辦法推你上去,你連地方也沒任過呢,終究差着些。不過,該知道的知道一些、學一些,沒壞處。以後你要議政的,我可不能讓你議政的時候鬧些常識笑話,讓旁人以此為由讓你閉嘴。”

  “我……”

  祝纓道:“陛下身體不好,東宮還小。”

  嶽妙君的心砰砰直跳,比得知鄭府提親的時候跳得更厲害:“我、我能行嗎?”

  祝纓莫名其妙地看了她一眼:“你不行?”

  “行的!”

  祝纓歪歪嘴:“那不得了?走吧,去會館看看。青雪,人呢?”

  一行人換了便服,坐車,到了會館附近下車,慢慢走過去。祝纓對嶽妙君講,如何與考生打交道,又說市井人生。嶽妙君并非不食人間煙火之人,不過她的煙火燒的柴炭也比别人家貴幾十倍,許多事情仍需祝纓講解。

  鄭府裡,太夫人撂開手不管事兒,兒子兒媳反而樂意,祝府裡于是多了一位夫人。除了不能給她帶到朝上去,親自考驗官員,祝纓也拿些卷宗來給她,一些案件、文檔之類她也漸漸熟悉了。

  祝纓見外客的時候,有些時候她在屏風後面,有些時候就與祝纓并坐——比如見顧同等人的時候。

  借機抑兼并是政事堂不須勾兌就有共識的,祝纓對顧同道:“給你調個新地方,給我好好幹。”

  顧同終于得以升為刺史,感激涕零。又有一些南士,也拜入門下。祝纓都一一揀擇,顧同等人都算“老邁”了,她更留意“年輕”人。刺史再年輕,也都四、五十歲了。縣令中倒有年輕人,宦海浮沉,已經有了點風霜模樣。

  嶽妙君不停地記着,好些與她讀書指點江山是真不一樣。鄭熹在世的時候,她也曾參與一些密謀,然而兩相對比,才知道自己仍是欠缺的。

  這天,訪客告辭之後,嶽妙君從屏風後走出來,歎息道:“怪道都嫌棄婦寺幹政,誠然!隻讀書而不通這些,還是不成的!深宅婦人,隻憑隻言片語一些殘篇,一旦幹預政事,錯得多、對得少啊!”

  “不給機會學罷了,你也養鳥,翅子剪了,又或者關在籠子裡,鳥是飛不起來的。”祝纓說。

  嶽妙君道:“隻好盡撲騰了,能飛出籠子,最好。對了,有一件事……”

  “嗯?”

  “是一件人情,冷家有個女孩兒,父母疼愛,不忍外嫁,原本是想要她出家為女道士的。我想,她能不能出仕做官?”

  祝纓感興趣地問:“是麼?”

  “是。那又比做女道士強得多啦。女道士也是一種身份……”

  除了各州,大理寺、刑部也設了女職,大理寺就是女評事、女司直各二——增設的。冷家求的是一個大理寺的評事之職。

  嶽妙君道:“孩子我見過的,學問也很好,律法都熟的。你可以再考她一遍。大理事評事,不也是……明法科考完了任命,慢慢學的麼?”

  祝纓道:“明天把她帶過來我看。真像你說得那麼好,隻要考,也是能自己考上的。你看,天下識字的女人有多少?能通文墨的又有幾個?再讀過律法,更少。”

  嶽妙君苦笑道:“家裡人太關心了,找到了我的門上,我無論如何也要說一說的。”

  祝纓道:“我明白了。明天你帶她來吧。”

  “好,我這就回去告訴她們。”

  ……

  嶽妙君前腳走,劉昆後腳對着祝纓跪下了,祝纓道:“你幹什麼好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