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奏本直接寫給太後:我就這樣幹,請朝廷同意,不同意也沒關系,反正這件事上我又不會聽别人的。
楊太後拿着這份奏本忽然笑了:“我還擔心她被人轄制,這口氣,是她自己了。”
然而楊太後并沒有馬上同意,而是發了一道旨意給祝纓:如果你真的讓了位,日後就要看新節度使的眼色了。我知道她是你養大的,但是人心是會變的,尤其涉及到權利的時候。我在宮中生活了這些年,所見所聞,都是這樣。請三思。
祝纓接到旨意,又上了第二封奏本,依舊是薦祝青君接任。
楊太後與嶽妙君商議過後才同意,但二人留了個心眼兒,派了鄭紳的兒子鄭盈為正、冷漪為副,金彪帶二百甲士護衛南下,名為冊封,實為觀察。
三人一路到了安南,看到了許多之前不曾見過的新奇,金彪心道:早知這般,我當年就該早些随相公南下的。
三人食宿皆安,行至西州,兵在城外駐紮,三人先去幕府拜見祝纓。鄭盈、冷漪到時,卻見祝纓膝上放着個襁褓,二人瞪大了眼睛,金彪差點想問這是誰家孩子。
祝纓笑道:“這是我們祝融。”
鄭、冷二人還想再勸,祝纓道:“我意已決。不過呢,你們要再稍等兩天,等阿彤回來。她的兵,在東邊遛彎兒呢。”
「推祝」 自此安心下來,看着祝青君接了印绶,看她推辭不肯搬入幕府正房,再看祝纓身邊有人圍繞,方才回京覆旨。|白|嫖|司|全|+|
…………
鄭盈等人前腳走,祝纓又要搬到張仙姑以前的屋子裡住。祝青君忙過來阻攔:“屋子大點兒小點兒有什麼關系?都住習慣了,換了還不舒服呢。”
“胡說八道,咱們一輩子換過多少地方?還有不能習慣的呢?”
祝青君道:“這、這是為了我……”
“為了你,更是為了以後。咱們是開創,要立下規矩,以後傳承才能少流血,各自安心才能持久。安南地方偏遠貧瘠,要是再内讧,可撐不了多久。以後的路還長着呢,要好好地走下去。”
祝青君哽咽不能成言。
祝纓笑道:“去吧,把祝融帶來陪我。”
:
每天更新,喜歡的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