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第9頁)

  如今知道了,他們也按法令的來,主動學會保護水源,不再亂排污水,也不把自家的牛羊趕到河裡去。

  周清還把楚玄辰制定的法令傳到了其他六個縣,要其他六個縣紛紛效仿。

  一時間,七個縣都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保護水源活動。

  經過一段時間的保護後,縣裡的水井和水庫都慢慢變得幹淨了起來。

  雲若月又教大家一定要喝燒開了的水,不能喝生水,再教了大家各種防病的小知識,得痢疾的百姓終于慢慢減少了下來。

  看到這樣的結果,雲若月終于松了一口氣。

  就這樣,保護水源的事情終于解決。

  最近,雲若月發現,他們之前在地裡撒的種子,慢慢都開始發芽,迅速地長了起來。

  看到這些新鮮的嫩芽,雲若月是十分的欣慰,她希望今年天氣能好一些,好讓這些莊稼早日豐收。

  大家平時如果沒有吃的,就用放了誘魚劑的魚餌去海邊釣魚。

  雲若月經常在改進誘魚劑的味道,所以那些魚兒很喜歡吃,大家釣魚還是一如既往地輕松。

  有了海裡的魚類充饑,再加上百姓們的存糧,百姓們終于不用再餓肚子。

  -

  不用餓肚子之後,雲若月和楚玄辰便帶領百姓們開始開展其他工作。

  比如指揮大家興建學堂,動員村裡的孩子們都來讀書。

  之前村裡本來有一座小小的私塾,是一個落榜的老秀才開的,他一心想給大家教書,但是學生們家裡農活太多。

  他們連飯都吃不上,所以便不再來上學,一個個又回去種地,那私塾就慢慢地沒落了!

  雲若月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文明的基石。

  讀書可以使人明理,可以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也可以增長見識,使人變得聰慧、進步和文明。

  像龍興縣之所以那麼野蠻和貧瘠,就是因為百姓們讀書太少,懂得太少。

  想要改變這個地方的風貌,必須要讓這裡的人讀書。

  所以,才解決吃飽飯的問題後,雲若月就和楚玄辰動員百姓們幫着一起修建學堂。

  他們要修一座大一些的學堂,再聘請幾個有文化的先生,讓孩子們來學習。

  村民們來建學堂,雲若月也會給他們開工錢,還會給他們管兩餐飯。

  所以一聽到這個消息,許多村民都紛紛趕來,争先恐後地來幫忙。

  有了村民們的幫忙,很快,大家就在縣衙附近建了第一所學堂。

  然後,雲若月給學堂取名字叫“求知書院”,寓意學子們前來這裡探求知識。

  修好學堂後,她又叫方縣令幫忙在縣裡找了幾個秀才來教書,其中也包括那個私塾的老秀才。

  然後,雲若月就讓夫子們去動員那些家長,讓孩子前來上學。

  結果夫子回來回報,說百姓們都不讓孩子們來上學,因為他們家裡農活太多了,需要人幫忙。

  看到百姓們如此短視,雲若月和楚玄辰也是十分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