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7頁)

  張骥當年初授吏部主事,後因青詞寫的好,得了太上皇的賞識、重用,複為吏部文選司郎中,繼任右佥都禦史,最後從吏部左侍郎位,升任吏部尚書。

  官員之亨通,莫說林如海這個探花,便是當年的狀元都不及此人。

  但是,張骥自己也清楚,若是太上皇當初多在位五年,他早就進軍機了。

  他可不隻擅長寫青詞,其人能言善辯,文詞敏捷,儀表非凡,任右佥都禦史時,常有直言,為上下所推服。

  隻可惜,因他是荊朝雲的鐵杆心腹,所以注定不可能再入軍機封相。

  便是這個吏部天官的位置,到底能做多久,誰也不清楚……

  所以,面對林如海這個下官,他也以平位相待。

  見林如海不信,張骥語重心長道:“如海啊,你也不想想,京城裡的官兒多是窮官兒,不比地方豪富,一年到頭除了收一點冰敬碳敬,他們還能吃甚麼?前些年,朝廷拿香料當銀子發俸祿,初時還行,可後來發的香料泛濫,根本不值錢!就這,朝廷就虧欠了京官不知多少……”

  林如海淡淡笑道:“朝廷發不出俸銀來,不就是因為國庫被借空了麼?怎就賴上朝廷了?”

  張骥聞言,見林如海死活說不通,微微皺眉道:“如海啊,你知道這些時日,有多少官員往吏部遞書,請求緻仕?”

  按律,四品以上官員緻仕,需要遞折子禀明天子。四品以下,卻是可以直接由吏部批複。

  林如海聞言好奇道:“天官,緻仕回鄉,難道就不用還虧空了麼?”

  張骥聞言一急,拍手道:“如海啊!果真那些官員都緻仕不幹了,朝廷光靠你我,能撐得起來麼?關鍵是,京官兒都是窮官兒,你讓他們拿甚麼來還?”

  林如海呵呵一笑,道:“尚智,我又不是京城子弟,亦不是久居神京,我在揚州府待了十三年。你告訴我,京官兒都是窮官兒?”

  張骥聞言,面色微微一變,道:“這……”

  林如海輕聲道:“都說金舉人,銀進士。往往考中舉人後,便可在鄉杍大肆收獻土地,收取地租。當然,國朝開國日久,如今已沒那樣好收獻了。但無論如何,一個在京城天子腳下做京官的人,其家族在鄉裡,都不會缺少土地收獻的。哪一個,背後不是大地主啊?”

  哪怕賈薔前世,本科生多如牛毛,其實全國普及率也不到百分之四。

  這個時代的舉人分量遠不是小本本可比的,數量更是稀有百倍。

  一萬個百姓裡,都未必能出一個舉人。

  十萬個百姓裡,也未必能出一個科甲入仕的京官。

  除非是翰林院裡那種,為了養望,不許家中收獻田産的窮翰林,是真的窮的連肉都吃不起。

  否則,京官絕不會如張骥所言,那般精窮。

  而見林如海好話賴話都不聽,油鹽不進,張骥的面色也寡淡了下來,看着林如海道:“如海,咱們是同年,今日登門,原是心存好意。我是不想看着你一步步成為士林公敵啊!如海,朝廷如今已經不算很缺銀子了吧?你已經收回了一百多萬兩,再者,皇上查抄了内務府巨貪吳家,查抄千萬家資,内務府頓時充盈。何苦非要再逼着百官早早還銀?給他們幾年時間,慢慢償還,有何不可?”

  林如海微笑道:“尚智兄位居天官之職,能為百官如此着想,吾深感佩服。你看這樣如何,不如尚智兄将這些建議,寫成折子,送進宮裡,由皇上定奪。若皇上聽取尚智兄的谏言,決定延緩追繳,那本官也絕不強求!”

  “你……”

  張骥見着實難易其志,站起身來甩袖就要離去。

  林如海卻一改态度,笑道:“欸!尚智兄,且莫動怒,且莫動怒!你我同年多年,既然尚智兄你親自出面了,又說的有些道理,你看這樣如何,你我,都各退一步,折中一番!”

  張骥忙問道:“如何各退一步,如何折中?”

  林如海又肅穆下來,緩緩道:“尚智兄說的也有道理,果真讓他們将這麼些年欠的虧空,一次還清,的确有些強人所難,逼之過急,也容易生出動亂來。再者,有尚智兄出面,這個面子,我無論如何要給一分。這樣,尚智兄給我一份名單,這份名單上的人,可以暫且償還七成,剩餘三成,等來年寬裕些時,再還。尚智兄,你這個面子,價值幾百萬兩銀子啊……”

  張骥聞言,精神一振,不過随即還是有些為難道:“如海啊,你看,能不能先還三成,剩餘七成,分三年還清,這樣……”

  林如海連連搖頭道:“尚智兄,你要明白,不是我林某人要這份銀子,是為朝廷追銀。這三成讓步,我還要去宮裡跪請皇上答應,勉強隻有五成把握。至于七成……你自己覺得,可能不可能?尚智兄也莫要以為内庫多了一大筆銀子,就算富足了。莫非尚智兄沒看邸報?今歲春來,共有五省之地,滴雨未下!去歲大澇之地,今年居然又成了大旱之像。若果真千裡赤土,絕收五省,那千萬兩銀子,就算不是杯水車薪,也遠遠不夠!果真到了那個時候,未還虧空者,抄家掉腦袋的可能都有!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