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第5頁)

  林如海見天子動了真怒,隻能跪下來,請罪道:“是臣的不是,皇上還請息怒。”

  看着他幹瘦的身子骨佝偻在一起,那麼小一點,頭發也都花白了,隆安帝簡直心累。

  這樣的臣子,讓他能怎麼辦?!

  打發了戴權攙扶起來後,隆安帝坐回禦椅,疲憊道:“愛卿啊,你就為朕省點心罷。瞧瞧吧,五省初露大旱迹象,朝廷科道言官和諸文武朝臣已經開始上折子,說是皆因為朝廷追繳虧空太急,惹得百官人心惶惶,天下人言鼎沸,民怨甚重,這才引得天象變化!他們倒有臉說出民心即天心這樣的話來!!朕,真是恨不得拉出一個來斬首抄家,讓他們看看,到底是民心即天心,還是朕心即天心!”

  當着肱骨重臣,隆安帝也不掩藏心中的震怒,發狠說道。

  林如海卻微笑道:“皇上,臣這兩天日夜不眠,所查證之事,亦是此事。托皇上洪福,勉強算是查出了些眉目來,便進宮來見皇上了。”

  隆安帝聞言眉尖輕挑,道:“哦?愛卿查出了甚麼?”

  林如海收斂了臉上笑容,正色道:“臣帶人一起,查了近百年來,河道衙門記檔在案的天象變化,發現了一個小小的規律……”

  聽他說的如此鄭重,隆安帝坐直身子,擰眉道:“甚麼變化?”

  林如海道:“天象之變化,似以每甲子年為一個輪回,循環往複,周而複始。去年的六十年前,是元平五年,同樣北直隸大旱。前年的六十年前,是元平四年,江西暴雨,發生洪澇。大前年的六十前年,是元平三年,黃河流域普降大雨,黃河險些改道。總之,按照年份往前對比,對比的越多,就越會發現,雖然未必完全重合,但大體來說,卻是一緻的。”

  隆安帝聞言眼眸愈發明亮,道:“果真如此,可信否?”

  林如海點頭道:“這些存檔的數據做不得假,沒道理前面都類似,獨今年變化……”

  隆安帝聞言,急急追問道:“那元平六年,又是甚麼天象?”

  林如海微笑道:“元平六年,二月的天象還果真與今歲相似,國内少雨。但是,至二月中後期,也就是二月十五日,兩湖、兩江、山東等地,都會開始降雨,雖談不上風調雨順,但大體還算良可。隻是甘肅和河南二省……就要看天意了。”

  隆安帝聞言,海松了口氣,眼神明亮的看着林如海道:“若果真隻甘肅、河南大旱,兩湖、兩江無恙,那朝廷也不會遭受不可承擔之重!”

  林如海還是謹慎道:“皇上,此事雖有規律可循,但未必就是萬無一失。另外……”言至此,他臉上的神情已經不是謹慎了,而是肅重,他沉聲道:“即便今歲不遇此災,可是……元平八年,黃河改道,長江洪泛,江南諸省,一片澤國。若果真如此,又是一輪庚子年,怕是要難熬啊!”

  隆安帝聞言,眉心蹙成一團,他也記起了元平八年所記載的慘況。

  澤國千裡,流民無數,餓殍盈野,易子相食……

  元平功臣為甚麼那麼窮,便是因為元平八年的那場巨大水患,幾乎耗盡了大燕王朝的底蘊,使得元平三十一年内,都未緩過氣來。

  若是,兩年後,果真在庚子年發生這樣的巨災,那……

  眼看隆安帝一張臉都發生變得慘白,林如海寬慰道:“皇上,到底還有兩年時間。再者說,眼下國朝之力,和元平年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若是果真能提前做些準備,必不會緻當年慘況!”

  隆安帝亦是心智堅硬之輩,他聽聞此言,深深吸了口氣,緩緩颔首道:“朕明白!朕,亦不畏懼!”

  果真能提前兩年預知,早早興修水利河工,存儲糧食,必不至于元平八年的慘境!

  林如海笑道:“皇上乃聖君也!”

  隆安帝哼了聲,以近似老友的眼神冷笑着看了林如海一眼,手指虛點了點他。

  就聽林如海笑道:“壞消息說了許多,臣也帶來了點好消息。皇上,先前吏部尚書張骥入臣府中,談了關于追繳虧空之事,臣……”說着,他将當晚的事原原本本說了遍,最後道:“今日臣讓人查了查,已經有不少還銀入庫了。”

  隆安帝聞言先是一喜,随即冷笑道:“這不叫結黨營私,又叫甚麼?給你一份名單?這個名單,倒是極好的!”

  不過,隆安帝也沒有問林如海要這個名單,他并沒有讓林如海當孤臣絕臣之意。

  林如海勸道:“皇上,結黨之事,古今難免,以後也不會鮮見。皇上又何必動怒?”

  隆安帝正要說甚麼,忽然見一黃門進來,禀道:“皇上,皇後娘娘來了……”

  林如海忙道:“皇上,臣告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