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第4頁)

  賈薔搖頭道:“太上皇,臣于太上皇誠敬之心,無一日改變。若是有人于太上皇面前進讒言,說臣有不敬之心,甚至有譏諷太上皇向道之心,那此人一定是搬弄是非的小人。是,臣的确勸阻了祖父進後宅建摘星樓,但并未阻其向道之心,如今他老人家仍在賈家修道。”

  “你還敢狡辯?果真當朕殺不得你?”

  太上皇聞言大怒,厲聲斥道。

  賈薔道:“太上皇要誅臣,自然不過一道旨意的事。但臣所言句句屬實!太上皇修道,是在退位之後,是在為大燕江山社稷勤政三十年後,也是在天下太平,黎庶安甯之後。太上皇做到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誰将臣之祖父與太上皇相提并論,才是真正居心叵測,大逆不道之人。

  雖子不言父過,更遑論祖父?然太上皇面前,臣還是要說,臣之祖父如何能與太上皇相比絲毫?臣之祖父世受皇恩深重,受朝廷恩惠巨著,然考取進士功名後,卻無一日報過皇恩,無一日做過于國于民有益之事,抛下皇恩,抛下家業,沉迷于修仙煉丹,這也能與太上皇相比?太上皇先替江山社稷,億萬黎庶謀福祉,建下古往今來之宏宏功德,之後才修己身,修大道。

  到底是何人如此居心叵測,将臣之祖父與太上皇并提,臣請斬此賊!!

  太上皇,臣知道,說的再多,也難取信于人。但臣為報太上皇深恩,這一年來遍尋天下,終于尋得一寶。本是想等到太上皇萬壽之日再獻上,以成祥瑞,也助太上皇尋得大道!

  但今日為證臣之忠敬之心,不得不提前敬上。

  臣對太上皇修道到底存了甚麼心思,太上皇一觀此寶,便可知道!”

  太上皇聞言,面色有些陰晴不定,看了那中年道人一眼後,還是道:“你所言,是何寶物,能令朕一看便知你的心意?”

  賈薔道:“請太上皇賜清水一盞!”

  太上皇聞言,與穿了一身道袍的大太監魏五揚了揚下巴,魏五忙打發小黃門去取了一盞清水回來。

  賈薔接過後,心中一贊,将紋着三清道像的茶盞放在地上,然後從袖兜裡取出一紫檀木盒,小心打開後,又取出一其貌不揚的紫檀木珠,放進了清水中。

  木珠先墜盞底,繼而上浮,而後于盞正中輕輕旋轉起來。

  太上皇不解其意,然那位中年道人卻已經激動得站起身來,張了張嘴,卻未發出聲,似唯恐驚動了接下來的事。

  太上皇先皺眉看了他一眼,再側目看向賈薔時,眼睛便霍然圓睜!

  亦是激動起身,一步步走下了丹陛禦台,不敢置信的看着這一幕……

第0389章

呸呸!

  九華宮内殿,三清盞上,紫氣彌漫,隻見雲霧浮現的崇山峻嶺間,緩緩出現了一座巍巍的城關。

  而城關東門大道上,遙遙有一頭健碩的青牛現身,向西而來。

  在青牛的背上,坐着一位白發老者,紅顔大耳,雙眉垂鬓,胡須拂膝,身着素袍,充滿了道骨仙風之氣。

  随着盞内珠子的轉動,紫雲間青牛昂首揚蹄,似是在邁着有穩健的步伐。

  老者坐在牛背上,逍遙自在,悠然自得,緩緩出關……

  雖場面簡單,然而在華夏這片土地上,但凡讀過些書的人,又有誰會不知道,這是老子西出函谷關的情形?

  這奇景分明就是老子西遊,紫氣東來啊!!

  見到這道家始祖現世人間,太上皇強忍着跪下求問長生法的沖動,躬身做了道揖。

  至于那位中年道人,則畢恭畢敬的跪下,大禮參拜。

  過了好一陣,太上皇的心境才平複了稍許,看向了一旁靜候多時的賈薔,一時有些難言。

  這個功勳門第出身的少年,還真是,再次出乎了他的意料!

  顯然,賈薔先前所言,不是信口雌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