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王公大臣與太上皇皇子皇孫們,都拼了命的嚎叫,以示孝道。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頭上壓了幾十年的大山終于去了,林如海眼中,站在禦辇旁步步緩行的隆安帝竟已經沒有了之先的内斂與隐忍,隻剩下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王霸之勢。
見此,林如海也不知是該放心,還是該擔憂。
似是感受到了林如海擔憂的目光,一直漠然向前的隆安帝,往他站的方向看了眼,微微颔首後,繼續前行。
直到,将大行皇帝安奉在乾清宮後,以供宗室諸王、武勳親貴并諸多官員連續二十七日緻哀,大殓,一日三哭。
而看着大行皇帝一直被送入乾清宮,也沒出現甚麼亂事,林如海心中海松了口氣,又借着來時梅姨娘準備的姜汁,與百官大哭起來……
……
東城兵馬司衙門,五更天回到城内的賈薔也終于得到了準信,知道死的人是太上皇。
然而沒等他心裡大松一口氣,就見高隆面色凝重急急來報:
“侯爺,步軍統領衙門有異動!魏昕親率三千兵馬,往皇城西華門急行去了!”
賈薔聞言,面色驟變。
第0484章
撕破面皮!
太和門外,一片缟素。
林如海站在百官隊列之中,臉上被寒風吹得有些僵。
從卯初進宮,他已經站了兩個時辰。
身子已如風中枯葉,若再這樣下去,怕是一場國喪下去,他也得“面君”去了。
萬幸,就在他感覺快要熬不住,要主動昏厥過去時,有禮官過來,引着百官順着甬道,緩緩地往乾清門去。
按世祖元平皇帝駕崩時的規矩,二品以上文武大臣在乾清門内列隊,從二品以下文官列隊乾清宮廣場東側的景運門外,武官列隊廣場東側的隆宗門外,武勳親貴則序立乾清門外。
在文武大員之前,是宗室王公。
公以下宗室将軍,則是随同武勳親貴,與乾清門外列隊。
在宗室王公前,乾清宮前的丹陛上,則是大行皇帝的子孫。
待宗室諸王、文武百官俱在位後,哀樂聲起,大行皇帝大殓。
乾清宮門前正中位,隆安帝失聲痛哭,跪倒在地。
乾清宮廣場内外官員侍衛,也随着盡數跪倒,一時之間,哭聲震天。
帝王崩,天下鎬素!
哭罷,宗室諸王、武勳親貴并三品以上文武官員,可赴梓宮前,最後瞻仰大行皇帝遺容。
在悲痛肅穆的禮樂聲中,宗人府宗正忠順親王李祐當先,率諸宗室王公并三品以上文武大員上前,圍繞着大行皇帝梓宮轉了三圈。
其實昨夜景陽鐘響,這些龍子龍孫就已經被請入宮中,觀看過大行皇帝遺體。
太上皇遺容并不甚好看,面皮嘴唇燒的紫绛皺裂,枯瘦的身體上,腹部卻高高鼓起,堅硬似鐵。
這是很典型的玄教中吞金服砂,燒脹而殁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