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暄、賈薔二人入内,過了外殿,至西暖閣。
一進門,就看到窦現站在那沉聲道:“朝廷向臣子、商賈借錢,前所未聞之事!朝廷的體面何在?體統何在?威望何在?傳到下面,百姓可不知道朝廷借錢是為了河工,是為了軍饷,他們隻會笑話朝廷窮的揭不開鍋了。野心之輩,更會蔑視朝廷。此法得不償失,絕非良法。”
林如海面上頗有些疲倦,聲音也有些沙啞,但氣度依舊沉着,徐徐道:“這國債,并不會大規模面向百姓發行。隻對宗室王公、皇親國戚、武勳親貴,朝廷官員還有一些皇商巨賈發行。倒也不必說是借錢,可以說是朝廷給他們些息錢嘛。當然,這點息錢遠不如放印子錢,但國法明定,不許民間放貸印子錢,喝民血。接下來,繡衣衛可以抓幾個放印子錢的典型,重重懲之後,再來推這個國債。雖然隻是個借口,但總還過得去。
窦大夫啊,朝廷實在缺銀。如今可以說是百廢待興,處處都有大缺口。隻河工銀子,外省各地的水利銀子,缺口就有二三百萬兩。還有一些新政推行下去,同樣也需要銀子打底,畢竟,如果朝廷不出這筆錢,隻傳一紙公文下去,到頭來地方官員隻會搜刮百姓。新政未行先臭,是要壞大事的。”
何振冷冷道:“有多少米,煮多少飯。如今每年的河道銀子難道還少了?新政中耗費頗大的,何不暫緩,等國庫充盈了再議也不遲。需知,治大國如烹小鮮。且戶部掌天下财經賦役,朝廷缺銀是戶部的責任,如今不想如何制定法度政策,使國庫豐實,卻妄以天家和朝廷的臉面去借錢,焉有此理?林相豈不聞吃人嘴短拿人手短的道理?商賈都能成為朝廷的債主,滑天下之大稽!”
林如海未言,賈薔就冷笑道:“何大人還真是吃的燈草灰,放的輕巧屁啊,你……”
“哈哈哈哈!”
李暄的大笑聲,打斷了賈薔的氣勢,也打斷了何振勃然大怒之下準備的厲聲反擊之勢。
衆人怒視過來,李暄閉嘴,在隆安帝刀子一樣的眼神下,離開了養心殿。
剛一出門,衆人又聽到一陣大笑聲傳進來……
賈薔不理,繼續道:“戶部在我先生執掌前,是何大人在掌罷?你将戶部執掌成了甚麼德性,你心裡沒數麼?戶部至今有幾百萬兩虧空沒收回來,有許多幹脆成了壞賬,借錢的人都死了家也沒了,到哪去追繳?這些錢,都是你掌戶部時借出去的罷?
你哪來的臉來說這番話?山東赈濟災民銀糧不夠時,我和我先生近乎破家,将一百萬兩銀子借給朝廷,以周轉其難時,都沒罵你一聲國蠹廢物,這會兒你倒是成精了!至于讓宗室、勳貴、臣子、商賈成為債主是朝廷恥辱的話,本侯都不知道你是怎麼說出來的……
這朝廷是你家的朝廷?這天下是你家的天下?”
“賈薔,有話說話,胡扯甚麼!”
隆安帝未等何振驚怒之下反擊,就喝斷道。
賈薔領命後,也不看何振,而是看着窦現道:“朝廷赈濟山東缺銀時,我還在诏獄裡蹲着。恪和郡王去探望我時,說皇上和皇後娘娘為朝廷缺銀頗為苦惱,為山東百姓之慘而悲痛。本侯雖讀書不多,卻也知道君憂臣辱的道理。再者,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可也是天下萬民的天下。天下興盛了,難道隻皇上一人得利?宗室、勳貴、官員、商賈們就不得利了?天下若是敗了,誰又有好處?天下興亡,匹夫尚且有責,如今國庫空虛,我等借點錢給朝廷,怎麼就成了羞辱朝廷之事?”
窦現冷冷譏諷道:“果真如此忠孝,何不将家财捐獻,卻搞出這套想當朝廷債主的名堂來?其心可誅!”
賈薔呵呵一笑,問窦現道:“窦大夫自認是否為忠孝之臣?”
窦現冷然道:“本官随時可将家資悉數捐獻朝廷!”
賈薔哈哈笑道:“你家窮成那樣,又能捐幾兩銀子?不過朝廷可不止缺銀子,九邊那裡很是缺人戍邊種田,窦大人你這樣的大才去了,肯定不合适,可你家人可以去啊。還有,那邊的戍軍兵卒多是光棍兒,窦大人要不要連你……”
“放肆!”
“住口!”
隆安帝和林如海的呵斥聲同時響起,賈薔躬身與全身顫栗發抖面色漲紅的窦現請罪道:“窦大夫莫要多心,本侯沒有欺辱之意,隻是想告訴窦大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說話請過過腦子!”
說罷轉過頭來,又對韓彬、荊朝雲等人道:“國債的主意,原是本侯異想天開之法。本質上雖說是朝廷借債,可又不是不還,不僅還,還可以附以息錢。且還不是強行攤派,願買國債的就買,不願也無妨。
第一期本也沒指望多少官員買,财不可外露嘛,且好些人心裡有鬼,不義之财也不敢露。但隻要朝廷能在第一期國債到期,将本利付清,那麼等到第二期、第三期發行時,終會有人來買。
朝廷得了銀子,解了難關,用這些銀子去治理河工、推行新政,造福百姓,而買國債的人,得了息錢,這息錢還是光彩的榮耀的,此法到底傷害到了誰?”
荊朝雲審視着賈薔,緩緩道:“若是,國債到期還不上,又該怎麼辦?”
賈薔呵呵笑道:“到那時,倒是可以追究戶部的責任了。但這事關天家和朝廷的信用,最好不要做這等自毀根基的事。天家和朝廷失了信用,失信于民,那才是最可怕的事。”
韓彬也有疑問,道:“若是往後,有人想以後期國債,還前期之債,以借銀還借銀,層層相套,豈不成了邪路?”
賈薔搖頭道:“半山公,世上豈有萬世不易之良法?先帝登基之初,所立國法,難道不也是良法?可到了後期,漸漸也就成了惡法。唯有不斷革新以順應時勢者,才能越變越好。這本不是一蹴而就之事,眼下隻是朝廷缺銀,或許隻缺二三百萬兩開啟銀子。暫且周轉一下,等新政大行,朝廷不缺銀子後,或是在過程中看到了弊端,那往後軋止不借了就是。
于金銀一道,我勉強明白些道理。其他的,就不是很通了。隻覺着,既然是新政,那一切有利于國事的法子,都值得試一試,小規模的試行,果真有不妥當之處,再改就是,實在不行停下來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