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第8頁)

  不想被眼尖的尹後悄悄扯了把攔住,尹後笑道:“今兒朱妹妹過來,是想看望看望皇上和臣妾。”

  隆安帝聞言,看向朱氏。

  他記得朱氏今年也不過三十五六歲,比皇後小一歲,當初天真爛漫,不想如今頭發竟已花白,成了老妪。

  隆安帝皺眉,淡淡道:“朕怕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罷。”

  聽聞此言,原本心中就千瘡百孔的朱氏,一顆心瞬間被冰水澆成死灰。

  她面色慘然,形容也愈發枯槁,緩緩跪地,看着隆安帝顫聲道:“皇上,好歹念在當年情分上,寬恕李曉罷。他和李景、李暄一樣,亦是皇上的親子……”

  此言一出,隆安帝臉色登時黑了下來,餘光瞥了眼面色一滞的尹後,怒哼一聲,道:“果然是有其母必有其子!荒唐昏聩,不知好歹!”

  尹後怕朱氏再失言,忙攙扶朱氏笑道:“妹妹快起來,你思子心切,皇上明白你的苦心。隻是,皇上管教皇子,原是存了磨砺教誨之心。你常年禮佛,許是不知,皇上待三皇兒極好。這次雖有小錯,但也隻是讓他多讀書。”

  朱氏許是徹底心碎失守了,跪在地上看尹後道:“皇後娘娘,都是李曉那混賬的錯,起了不該起的心思。回頭我讓他來給你磕頭,再不許惦記……”

  不等他說完,尹後就變了面色,氣苦道:“說好了給孩子求情,你這都扯哪去了?皇上春秋鼎盛,還不到想這些的時候。本宮也早對李景說過,好好給皇上當差,不許結黨營私,廣交羽翼。李暄就更不用提了,那混賬把軍機大臣得罪了個遍。妹妹,許多事你并不知道……皇上是個明君,也是個慈父,前朝天家發生的奪嫡慘劇,本朝斷不許發生。皇上不許,本宮也不許。這一回,真的是三皇兒府上出了些差錯,你莫要聽信謠傳……”

  隆安帝冷冷的看着朱氏,道:“朕這個位置,是誰想争就能争得去的?”說罷,又看向尹後,目光柔和了些,卻也不無責備道:“當初朕為何冷落此輩,不就是因為她仗着朕的幾分寵愛,又誕下皇子,起了不該起的心思?皇後不計較她的算計,以德報怨,将李曉撫育長大。朕冷眼觀之,皇後待李曜、李曉、李時,倒比李景、李暄還好。李景的性子……唉。”

  李景打小就被皇後灌輸他為長兄,要謙讓友愛手足,有好吃的好頑的身邊有好用的人,得了小馬駒,隻要弟弟們喜歡,皇後必讓他謙讓出來。

  按理說這樣培養出的皇子,一定是胸懷寬廣大度,兄友弟恭之典範。

  可出乎隆安帝和尹後意料的是,李景是不小器,連隆安帝賞的金龍九曲銀杯和寶光珍珠珊瑚樹都能随手賞人……

  也從不與兄弟們争甚麼。

  可惜倒不是因為寬厚,而是因為他自視甚高,以俯視之姿,不屑去争。

  在他看來,天下都将是他的……

  李景,或許幼時失望太多,便以這種借口一遍遍的說服自己,終于到了他自己深信不疑的地步。

  也徹底跑偏了……

  隆安帝心痛,若不是尹後太過賢德,或許也不至于讓李景偏成這個樣子。

  隆安帝言下之意,尹後自然明白,她心中何曾沒有後悔。

  這會兒聞言,亦是紅了眼圈,強忍落淚,笑道:“皇上,李景是當哥哥的,自該有個哥哥樣。隻是,臣妾這個當母後的并不稱職,才讓他……這一個個皇兒,就沒有給皇上省心的,皆臣妾之過也。”

  說着,到底落下淚來,跪伏在地。

  隆安帝動容,上前親自攙扶起尹後來,帝後二人對目,隆安帝感慨道:“朕得幸遇如此賢後,又怎忍言過?再者,幾位皇兒雖或多或少有些問題,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朕還有時日,去慢慢修理調教,總會越變越好的。幾個皇兒,都沒有太大的毛病。”

  說着,又瞥了眼面如死灰的朱氏,淡淡道:“朕先前以為,老三是他們兄弟幾個中,毛病最少,也最類朕的……”

  朱氏聞言,本來似乎都快停滞的心猛然跳動了下,忍着擡頭的念頭,攥緊了拳。

  隆安帝冷笑一聲,朱氏若是能擡頭看一眼,倒顯得她沒那麼深的心機,不再理會此人,他同尹後道:“老四是處處模仿先帝,府上養了三個謀士,卻也不知都教了他甚麼。眼瞅着李向那個下場,還眼睜睜的朝他的路子上跑,攔都攔不住。老三呢,先前一直學朕,原本朕也以為他不顯山不露水,但内秀其中。可是通過這次風波,朕才看出他的淺薄和心機來。若這回能汲取教訓,改邪歸正,日後總不失一王爵。若仍不改,此生也就這樣了。”

  ……

  神京東城,恪和郡王府。

  李暄看見聯袂而來的李景和李時,登時眉開眼笑的迎上前去,嗔道:“哥哥們來了,前面那些該死的奴才居然不早早來報,倒顯得我這當弟弟的不知禮,沒有大開中門迎接……”

  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