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第2頁)

  如今皇上雖已登基,卻仍在觀政。且太上皇、皇太後俱在,偏皇後多病,太後娘娘方才命我傳話,這六宮宮務,還得由大姑姑掌起來。”

  對尹後,乃至對尹家如此親近,抛去情感上的因素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利益一緻。

  賈薔可不願看到這位西府大姑姑,頭腦發昏去挑戰尹後,那和作死沒甚分别……

  聽聞此言,跟在後面的抱琴都沒忍住,驚喜過望之餘小小歡呼了聲。

  賈薔回頭看了眼卻未訓斥,愈發讓抱琴心花怒放,果然是當一家人的。

  賈薔同暈暈乎乎的賈元春道:“再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昨兒就收到信兒,老太太、薛姨媽、二老爺還有寶玉他們的車駕快進京了,約摸着也就是明天能到家。讓林妹妹她們回京的急遞信差也出發小半月了,估計她們也該啟程回京了。到年底,便能一家團圓。如今大姑姑成了皇太貴妃,奉你出宮返家住上兩天,太後和皇上應該會給這個體面。”

  賈元春聞言,激動的直落淚,反手抓住賈薔的手臂顫聲道:“薔兒,果真?果真?”

  賈薔點了點頭,而後叮囑道:“大姑姑,好好養你的身子骨,别那麼多擔憂想法。說句不大好聽之言,我常常告誡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不在自己能為範圍内的事,就連想都不要去多想。今天,這句話也送給大姑姑。”

  抱琴對尹後的怨望,背後分明就是元春的心聲。

  這樣危險的事,或許就是尹後今日讓他來見元春的緣由。

  畢竟,她若直接下狠手,也擔憂賈薔面上挂不住……

  所以,才将包袱丢過來。

  賈元春在宮裡能存活這麼久,除了謹小慎微外,也不是無腦之人,聽出賈薔話中意思,點頭道:“薔兒放心,我素來緊跟着娘娘的。隻是先前還以為……”

  先前尹後收了她的六宮管事之權,冷待許久,又屢逢大變,心底恐慌難安之餘,才生出了怨望。

  倒也是人之常情。

  賈薔又說了一起子話後,就告辭離去了,重返九華宮。

  ……

  武英殿,東閣。

  聽完李暄之言後,二韓、李晗、葉芸等皆沉默,尹褚卻是勃然大怒,厲聲道:“簡直荒唐!外戚之族,位列宰輔軍機,已是僭越,豈有再掌兵權之理?賈薔此心當誅!”

  衆人依舊靜默,李暄卻渾不在意道:“舅舅何須如此謹慎?如今宰輔一任五年,舅舅又不是元輔,再者,也不用五年,尹江、尹河就會被調往别處。這不是權宜之計麼?”

  尹褚卻不退後,沉聲道:“這等大事上,豈有權宜之理?即便皇上信得過尹江、尹河,信得過臣和尹家,可此例一開,後世之君若也效仿,又當如何?今日武英殿諸臣,都将成為罪人!”

  李暄沒脾氣道:“那舅舅以為如何?”

  尹褚卻先道:“在宮裡,皇上還是以君臣相論為好。諸軍機輔國當面,口稱舅舅,臣雖榮耀,卻于國體威嚴有礙。”

  李暄側着眼看了尹褚一眼後,咬牙問道:“那麼尹大人,又有何高見?”

  尹褚恍若不覺,淡淡道:“西苑一戰可以看出,賈薔手下那四千兵馬的确戰力彪炳可怖,若調往西北,的确能立奇功。但何人為将領兵,是朝廷決定的事,輪不到他來多嘴!若他果真有此忠心,将兵馬交出來就是,朝廷會派老成可靠的大将率領,前往西北。事後,自有他的一份功勞。至于尹江、尹河,臣為其父,知此二子極不成器。眼下在南海水師當個三品武官已經擢拔過甚,豈有領一營京營之理?荒謬可笑!”

  李暄聞言生生氣笑,道:“尹大人有此能為,自去同賈薔說罷。若說成了,朕給尹大人你升官加爵!”

  眼見尹褚面色一沉,又要開口,李晗在一旁笑着打斷道:“尹相之心,吾等皆知。論此谏言,也是上上謀國之策。隻是賈薔那邊,斷無點頭之理。尹相就不必同皇上說這些了……”

  尹褚臉色難看,不過張了張口,到底未再出言。

  韓琮問李暄道:“皇上,賈薔必要從山東調兵進京,還必要尹江尹河進京領兵,可是為了防範哪個?”

  李暄好奇道:“禦史大夫,此事還需多問?賈薔今兒要是把四千德林軍調出皇城,怕剛出京不遠就得被圍殲,賈薔也難落個全屍。如今局勢看似平穩,可連朕都知道,想清君側的人不知多少。禦史大夫何故此問?”

  韓琮聞言,嘴角扯了扯,歎息一聲道:“時勢如此,臣等慚愧汗顔。臣之意,是賈薔不需防備武英殿諸臣。眼下臣等最着緊的,仍是救災和新政,此二要務,均離不開賈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