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第1頁)

  賈薔當真是用勢的絕頂高手,這二年來以義平郡王和寶親王出海為由,得以奉太皇太後、皇太後巡幸天下。

  二年前,賈薔雖取了天下,可誰會真認可他為天家血脈?

  一日不認可,天下人就有出師勤王之大義,他難逃竊國賊名。

  可這二年周遊大燕,借太皇太後和皇太後之口,将其“身世”告知天下十八省,即便有“明智”者依舊不會信,可芸芸衆生卻不會。

  眼前的這一幕,便是證明。

  盡管事前就知道會發生些變化,但連尹後都未想到,會這樣快,百姓會這樣擁戴……

  或許,這就是天命所歸罷……

  尹後心中一歎,微微搖頭。

  正此時,忽聞外面歡呼聲更盛一籌,尹後正納罕,就聞牧笛輕聲道:“娘娘,你看前面。”

  尹後微微伸了伸修長白皙的脖頸,恍若一隻美天鵝般,美眸掃過前面甲闆時,微微圓睜,目光中流露出一抹凝重。

  蓋因甲闆上兩名力士高舉一頂黃羅傘,黃羅傘下,賈薔着一身王袍,抱着一嬰孩,身邊還站着一女子,不是黛玉又是何人?

  于傘下,賈薔一手抱着嬰孩,一手與碼頭、河岸上的人招手示意。

  歡呼聲如海中巨浪一般,一浪高過一浪。

  其實真論起來,庚子之變至今才不過二年,賈薔遠沒有如此受人尊敬愛戴。

  絕大多數人,不過是湊個熱鬧。

  但架不住人群中的“托兒”太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況且,這二年開海之策,也的确讓京城百姓受益。

  若是再這般下去些年份,這份虛火,必然會坐實成真正的擁戴。

  到那時,才是真正鐵打的江山……

  歡呼聲一直持續到碼頭上宰輔認為局面過熱,需要控制一下時,派人上船來催,賈薔方攜妻兒入内,聲浪漸落。

  看着那道窈窕身影,尹後鳳眸中的神色有些深沉。

  因得知她與賈薔之事,這位素來有賢名的宰相愛女,很是生了場氣。

  那幾日,整個龍舟上都噤若寒蟬。

  雖然事後以她有了身子為結局,但也因此事,讓尹後心知,她和這個每過一日就尊貴一分的家族間,始終有一條鴻溝在,不可逾越。

  賈薔懷中所抱嬰孩,乃去歲黛玉于龍舟上所誕之子,取名李銮,家人喚作小十六。

  取一個銮字,其意,也就不言而喻了。

  尹後心中又是一歎,黛玉是以賈薔委屈輕賤了尹子瑜為由發作的。

  後來,也是尹子瑜出面求的情。

  這一求情,便徹底讓尹家那一頭,在後宮中沒了争一頭的餘地……

  而碼頭上,五軍都督府諸武侯都督們看到這一幕,亦是紛紛搖頭。

  這二年,永城候薛先、臨江侯陳時、景川侯張溫、荊甯侯葉升和永定侯張全或多或少因軍務事同武英殿那邊發生過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