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第10頁)

  隻因這是至聖天子所推崇的,所以人們才沒有道理的跟風追随,視若神器……

  賈芸笑着解釋道:“彭大人上回也是去了西山煤田的,當見過火車?”

  彭琦道:“見過是見過,可終究不過是修條路。這十多年來,大燕何曾斷過修路?南上北下的路,都不算差啊。百萬計的藩民修了這麼多年,打開天辟地以來,官道也沒這樣好過。果真有必要再……不是,我的意思是,鐵路修通後,果真有那麼大的效應?如今水路暢通啊。就是這麼點好奇……”

  說着,彭琦腦門見汗,心裡頗有些懊悔,言多必失。

  好在,賈芸好似未聽出甚麼,隻呵呵笑着解釋道:“咱們大燕疆域實在太廣博了,彭大人,我且不說商貨運輸,每快一天意味着多大的利潤,就說運兵……正常行軍,一萬大軍從京城出發南下至粵州,怕是要走二三個月。可有了火車呢?最多,不超過十天!而且這個時間,一定會越來越快!彭大人也是軍中老人,當知其中利害。”

  孫乃成在一旁大笑道:“若果真如此,鐵路便是大燕江山的萬世之基啊!好,好!甯安伯放心,兵部一定竭盡全力,要人給人,要鐵給鐵,一定助太子和甯安伯,将鐵路給鋪穩妥了!”

  賈芸拱手笑道:“那就多謝孫部堂了!其實不僅用在軍事上,等鐵路修通暢後,南方的各式稻米、水果、海味,都将會大批量的送入北地千家萬戶。而北地的牛羊,也會讓南方百姓解解饞。民生提高了,百姓就能多生養孩子。丁口繁盛了,藩土和外省那些足以将養十倍大燕之民的土地,就有人去耕作了。

  如今都道盛世已極,其實眼下才到哪?不過剛剛開始罷了,吃不起肉的百姓還多的是!總有一天,大口吃肉不再是權貴巨賈們的特權。”

  ……

  兵部衙門外,看着賈芸打馬離去,孫乃成神情微妙,左侍郎王澤瑞更是啧啧歎道:“這位甯安伯在京的時日不多,京中各處對其了解不深。如今看來,賈家還是出了位英才的。可惜了,隻能在内務府打熬,否則以此心性,便是換一身紫袍,也未嘗不能。”

  孫乃成微笑道:“子言啊,憑他的身份,還在意一身紫袍?”

  王澤瑞啞然失笑道:“也是,方才這位伯爺對部堂和我等,不也是在教誨麼?”

  彭琦微微皺眉道:“王大人,甯安伯看着還是寬厚之人。”

  王澤瑞擺手道:“彭大人莫要誤會,本官沒有說他不厚道。若是我王家也如賈家那般,大半個後宮都出自王家,本官怕是比他還厚道。敢不厚道麼?

  隻是,凡天下事,皆要講平衡。可天子的後宮中,卻極不平衡。彭大人,你覺得這是好事?”

  彭琦愈發覺得莫名其妙,道:“天子後宮人數雖不廣,隻區區二十餘人,但皇子之數卻是冠絕古今。平衡不平衡又有甚麼相幹?

  王大人,莫怪本官多嘴,看在同殿為臣的份上,本官提醒一言:涉及天子家事,王大人最好莫要多言自誤,否則……”

  王澤瑞哈哈笑道:“彭大人多慮了,本官又非老壽星嫌命長,敢于此事上置喙。不過就是想提醒一下,聖上乃萬古難遇的聖君,自不必擔憂後宮失衡,外戚坐大。可到了太子,乃至後繼之君,此例是否能開呢?”

  彭琦仍是不解,看向孫乃成,孫乃成呵呵擺手笑道:“子言不過有感而發罷。不過,說的也不是沒道理。邃庵公家裡,雖然二子不顯,并未做官,卻于血脈繁衍一道成就不少。韓家第三代,有不少千金,聽說常往宮裡請安,太子似乎有納韓家女為側妃之意……”

  彭琦聞言愕然,還有這種事?!

  他卻是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韓邃庵能做出這等事來!

  韓家家風之清正,有口皆碑!

  王澤瑞意味深長道:“聽說韓家女進宮,不過是為了幫助太子妃接手安濟坊的事,也是經過皇後娘娘點頭的。可太子,未嘗沒有效仿聖天子之心。”

  聖天子指着賈家一家的羊毛猛薅,難道太子就指着韓家的來薅?

  若果真如此,的确非好事……

  效仿聖天子,也不是這樣效仿的!

  ……

第七十六章:史太君壽終歸地府

  連兵部衙門三大高官都能八卦的事,天家又豈能不知?

  蘅蕪苑内,賈母身子骨有些遭不住了,暫歇一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