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第1頁)

  成為漢家子民,就能分得屬于自己的土地,甚至還有宅子和牛羊。再加上本土百姓遠低于藩土和外省的稅賦,以及官府之清明廉潔公正,百姓活的有脊梁有尊嚴,對他們而言,有着緻命的誘惑。

  在他們那些地方,底層百姓根本連人都算不上。為大燕勞作,至少他們還能收到一份報酬……

  所以,這些藩民和外省丁民們,才會爆發出瘋狂的勞作熱情。

  畢竟,一旦成為漢民,就好比鯉魚躍龍門,不僅改變自身命運,還能改變全家并子孫後代的命運。

  從這點上來說,極有利于藩土和外省的歸化!”

  元武十九年,三月初一的大朝會上,面對禦史根據民間漸起風向的問詢,民政部戶籍司一位郎中回答着,最後還笑道:“其實對本土之民也有好處,過往千百年,漢家王朝常自比為天朝上邦,中央之國。可百姓們極少有此感受,隻知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再看看現在,哪個百姓不因身為炎黃子孫漢家血脈而榮耀?長久以往,民心凝聚,盛世可期!”

  戶籍司郎中的話,惹來朝堂上一陣哄笑聲。

  盛世可期……

  這句話,都快成朝野内外酒席間的一個梗了。

  蓋因翻遍青史,也再難尋到一個朝代,無一百姓吃不起飯,無一百姓穿不起衣……

  放二十年前,誰敢這樣說,怕都要讓人當成瘋子。

  便是文景之治、貞觀盛世時,也沒人敢說無一百姓吃不起飯。

  江南富饒之地或許可能,可北地水源不足、土地不肥之地呢?河西走廊一帶,富裕之地着實沒多少。

  但如今,大燕土地貧瘠之地、山區丘陵之地的百姓,幾乎都被遷移出海,唯有少部分,留在占地極少的土壤肥沃之地,種出來糧食供戍邊的軍區享用。

  雖不敢說大燕已經全民富裕,但至少,隻要肯勞作者,就一定有飯吃,還能吃飽!

  這不是盛世,甚麼才是盛世呢?

  偏天子雄才大略,萬古難有,堅決制止朝廷上下的官員提甚麼元武盛世,隻道眼下還隻是開始,萬裡之程第一步,因為大燕絕大多數疆土還未開發,處于撂荒之下,天下豈有如此盛世?

  因此,朝廷官員們隻能說一句,盛世可期,卻也讓人充滿歡快。

  以及,無盡的榮耀!

  ……

  “元輔,據統計,元武十八年,因漢藩、宋藩采礦、築建新城、鋪設鐵路、修建公路以及開墾土地等一系列繁重差事,朝廷調動之藩民兼外省百姓,人數超三千萬!這還沒算上在藩土、外省成為朝廷佃戶,租賃公田的農夫,全部加起來,超過一億兩千之數還多。而死亡的人數,在五百萬上下!這其中,以采礦業為最多,其次,是自殺的人,近六十萬啊……”

  軍機處内,文淵閣大學士趙霁苦笑道:“青史之上,卻不知會将我等寫成甚麼模樣。想來是青面獠牙,血盆大口之惡魔。”

  這些觸目驚心的數據,早在多年前就被列為國朝特等機密,屬于永不解密之列,天下唯有少數幾人能知。

  但越是如此,心中還有些良知在的儒家官員們,也就愈發不好受。

  沉默片刻後,韓琮緩緩道:“至少,大燕未行屠戮之舉。和西夷們幹的那些事相比,大燕良善千百倍。再者,那些差事,總要有人去做,也給予了相應的報酬。藩民們不做,就要漢家百姓去做。”

  張潮看向趙霁笑道:“你也是,每年這些數據統計承上,總少不得說些悲天憫人之言來。”

  萬良在一旁笑呵呵嘲笑道:“人果然不能吃的太飽,不然就要成佛成聖了。”說罷問韓琮道:“邃庵公,太子出京半年多了罷?連過年都未回京。仆聽聞,太子親自扛着測繪器具,于山野之間奔波往返……雖說儲君當曆練,要吃些苦,可如此操勞,是不是有些過了?”

  這話其實夾雜着些戲谑和調侃,因為韓家女常入東宮之傳聞,于去歲年末時傳的沸沸揚揚。

  都道韓家想做大燕的第二個賈家,送盡家中女子入宮……

  總之,名聲很難聽。

  天家未傳出甚麼動靜來,好似全然不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