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第10頁)

  賈薔聞言颔首一笑,道:“此言是正理。李銮,你意下如何?”

  李銮躬身道:“兒臣素來知曉,此千古之難為父皇心頭大患。今日于相提出此法,雖有損皇權之威,但正如父皇所言,有得必有失,此為正理!故而兒臣以為,此法大善。”

  群臣們一個個心神激蕩到連大氣都不敢多喘,這算甚麼?

  自斬皇權麼?!

  然而李銮開口後,賈薔就已經不再多談此事,道:“既然你也認可,具體如何施為,你和鄭卿自去鼓搗就是,朕和于愛卿不再過問。于愛卿,可還有其他要談之事?若沒有,朕要和諸皇子團圓了。一别經年,朕很想他們。”

  此言一出,李铮等皇子無不面色動容期待,可是卻聽于萬洲沉聲道:“皇上,還有最後一事。”

  “何事?”

  “為免今後重現八王之亂分封之禍,臣以為,聖上最好在今日還在位,諸皇子在君父當面時,說個清楚明白,若後繼之君不賢,海外的龍子龍孫們,有沒有資格折返大燕,繼承大統?亦或是,大燕出了權臣,海外諸國,有無舉兵回國清君側之權?”

  諸皇子身上幾乎同時升起煞氣來,一雙雙鐵血眼眸死死盯着于萬洲清癯的身形。

  這個老家夥……

  瘋了罷!!

第九五章:終章

  “《萬國公約》?”

  賈薔愕然的看着于萬洲,道:“聽這名号,愛卿,你準備了不少時日了罷?”

  許是因為最後一朝,于萬洲倒也灑脫,笑道:“皇上,近三年來,臣有三成的功夫,在這紙《萬國公約》上。畢竟,臣得幸,能在乞骸骨前,親眼目睹大燕皇子開萬疆為國!但天道從來福禍相倚,若不早早定下社稷之計,将來難免骨如相殘。”

  六皇子李钊聽不下去了,皺眉道:“于大人,孤王越聽越聽不下去了。父皇對你何等倚重,你又是何等居心,怎敢離間天家骨肉?”

  “老六!”

  于萬洲面色淡淡,仍帶微笑,賈薔卻皺眉喝了聲,道:“哪那麼些廢話?”

  見李钊面色一僵,隐隐泛白,賈薔又笑罵道:“論治政之能,天家又怎麼能和于愛卿還有你外公這些當世奇才相比?天家要做的事,就是用好這些人,尊重他們,但又不被他們所左右,即為明君。不要瞎吵吵,暴戾之心,駕馭不好一個王朝。于愛卿所言顯然不是說你們弟兄,而是三五代,乃至三五十代之後,子孫後代間,哪裡還有甚麼親情在?”

  李钊聞言不敢多言,他身旁的李鋒苦笑道:“父皇,就是傳一百代下去,也都是一個祖宗!且各家封國将來七成往上都是漢家子弟,同文同種的,得多缺心眼兒才會相互厮殺?況且天下這樣大,還不知幾百輩子才能開墾完。”

  李鋈都附和道:“漢洲之廣闊肥沃,便是将整個大燕八億丁口都丢過去也填不滿。父皇,于大人這說法,沒甚由頭。”

  李锴亦點頭道:“秦洲同樣肥沃富饒,不比本土差多少。最重要的是,以本土之強大,至少三百年内,諸封國不可能趕的上,尤其鐵路大興之後,舉世無敵!”

  于萬洲呵呵笑道:“那麼,就當這紙《萬國公約》,是為三百年後準備的便是。老夫想來,與其将難事留于後世,不若今日一并解決了。其實,也不過點點頭之事。”

  李铮攔下其他皇子,拱手道:“于相,所謂契書,說破了天,也就三五條要緊處就了不得了。商契在于收成分割,國契在于疆界劃定。您這《萬國公約》有幾條要緊的,且先說來聽聽。果真在理,孤等也絕不會拂了于相的明智遠見。”

  于萬洲深深看了李铮一眼,其實在賈薔近百皇子中,不乏智者、賢者、勇者,但真正能入于萬洲眼的,或者說,最能入他眼的,就是這位皇長子,李铮!

  論心性,論才智,論武略,都是年輕一輩中最拔尖兒的,尤其是這份心性,實在難得。

  可惜,非嫡出……

  頓了頓,将繁雜心思略去,于萬洲道:“殿下所言極是,籠統起來,的确就幾條,且容老臣略略道來。”

  李铮笑道:“雖然孤等惦記着和父皇、母後團圓,卻也不趕這一時,于相大可慢慢道來。”

  于萬洲微微一笑後,直言道:“這《萬國公約》,其一,便是萬國共教化!隻一大燕本土,山東與河南不同音,兩廣與兩湖不同音,各族之間,又不同文,更何況相隔十萬裡之遙的萬國之間?若放任不理,則用不了百年,雖同為漢家子孫,相見難相言。故而,萬國當同文、同史、同禮、同言、同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