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10頁)

  “勇安,你能不能不要一直大伯大伯的叫我,城裡人多,更不清楚你我底細,單論外表而言,我們看起來年齡相仿,你這麼叫我,讓外人聽了多怪異?”

  其實易書元這是說得比較照顧自己大侄子感情了,他們兩這會看起來絕對不是年齡相仿,他大侄子二十多歲的人乍一看能看成三四十歲,要比實際年齡顯老得多。

  易勇安一邊跟着,一邊滿不在乎地回答。

  “怪異?大伯,有的是輩分大的孩子,我還見過老人管孩子叫叔嘞!”

  易書元一愣,這貨說得竟然有些道理,但還是趕緊搖了搖頭,差點被繞進去了。

  “還能有大伯和侄子差不多大的?而且你說的畢竟是少數,我們今天去城裡,少不得要去些體面地方,就不要節外生枝了,這樣吧,你叫我一聲叔好了,如果覺得别扭,叫我兄長也可以的。”

  一聽這話,易勇安反應比易書元還大,趕緊踏着小碎步側身前行,在易書元面前雙手連擺。

  “不不不,這可不行,您是我大伯呀,我怎麼能叫您兄長呢,這不亂了輩分了嘛,而且如果被我爹知道我叫您兄長,那他和我……哎,非打死我不可!叫您叔也不行啊!”

  易書元哭笑不得,自己那弟弟一家之主的威嚴在這種莫名其妙的時候體現出來了。

  最後好說歹說,易勇安隻是表示會盡量少叫,就算要叫了也會湊近壓低聲音,反正是死活不同意把輩分叫低了,這方面脾氣和他爹一樣犟,易書元也就隻能這麼着了。

  随着兩人不斷前行,易書元也逐漸被周圍的風景所吸引。

  一路上春陽照殘雪,萬物拔生機,所見皆原始,目及盡自然,草木已經率先破開寒冬的外衣,開始争先恐後抽芽生綠,林木中的小鳥叽叽喳喳脆鳴不斷,沿途偶有牛鳴雞叫則更添韻味。

  易書元也不是單純趕路,而是邊走邊欣賞着所見的一切,這種景象不是一些個什麼幾A景區的刻意營造能比的,更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在,或許易勇安和這裡的其他人司空見慣,但易書元卻覺得分外新鮮有趣,仿佛走入萬物生機盎然的詩畫之中。

  從天才亮的清晨走到日上三竿,易書元走得腳底闆發酸,終于接近元江縣城外,到了這個距離,周圍能遇上的人也變得多了起來。

  嚴格來說,按照易書元上一世的對比标準,易家居住的西河村距離縣城并不算太遠,天氣良好的情況下,在北山上用目視就能較為清晰地看到縣城所在方位。

  隻不過如今可不比上一世的道路便捷,這裡鄉下的路遠算不上平順,林田改道,遇水尋橋,七彎八繞的繞出來十幾二十裡路都不一定打得住。

  所幸易書元在這裡雖然先瘋傻後是失蹤,但現在發現身體卻出奇的強健,或許隻能是村中百姓的平均水平,但絕對比上一世的易書元強太多了,絕不是他自己以為的那種文弱書生,走這麼多路都覺得不算太勞累。

  實話說,越接近縣城,易書元也稍稍有些緊張,畢竟在這裡,他确實沒見過什麼世面,記憶中上一次他來縣城時不過是孩子,經曆幾十年癡傻和失蹤,除了一些空洞的高大熱鬧等詞彙,早已經對縣城沒多少印象了。

  身邊的易勇安也有些拘謹,易書元看到自己大侄子這樣子比自己更不堪,心态居然放松起來。

  “勇安,别這麼扭捏,大大方方走路就是了。”

  “哎大伯,呃……”

  易書元搖搖頭沒什麼,率先走向城門,易勇安趕緊跟上。

  城門口人來人往,倒是沒見到什麼兵士查看。

  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内心略微興奮和忐忑但表面鎮定的易書元帶着易勇安,随着其他人若無其事地從城門口走入城中。

  一入城内,易書元頓覺眼前一亮,一幅充滿風韻的古城畫面映入眼簾。

  不,不該是古城這種詞彙,這本就是元江縣城的風貌,典雅古樸與生活氣息融為一體,販夫走卒與城中百姓熱熱鬧鬧,這裡本就如此,一切都十分自然,不自然的不過是易書元自己的内心而已。

  心中擺正位置之後,易書元深呼吸一口氣,随後放松自我,沿着街道漫步踱入。

  元江縣地屬月州北部,北靠闊南山,南臨娥水,雖算不上什麼名城大縣,但四季分明風景秀麗,除了最近一些年氣候有些反常外,一直以來也算宜居佳地,縣城照比同級縣算是頗有規模了。

  易書元帶着易勇安走在城中,步伐時快時慢,視線目不暇接,哪怕這一世有過在此的記憶,但終究以孩童時候居多,而且大多數都模糊化了,可以說所見一切都是新鮮事物。

  避讓挑夫和行人,耳中充斥着叫賣和行人的談笑,各店攬客的夥計吆喝聲也是時有入耳,城中不時有酒食之香,也常有脂粉氣味交錯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