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5頁)

  “大伯,大伯你去哪了?可急死我了!”

  易書元快步過去瞪了易勇安一眼,後者聲音立刻小了下去,一邊快步跟上易書元的步伐,一邊獻殷勤地從手中遞上去一個油紙包裝,裡面是幾個熱氣騰騰的包子。

  “大伯您嘗嘗,同心樓的包子,菜肉餡的!”

  易書元也不客氣,伸手就抓起一個咬了一口,在本身饑餓的加持下,隻覺得包子美味非常,幾口就吃掉一個。

  “下次大伯帶你吃同心樓的硬菜!”

  畫完餅,易書元伸手又拿了一個包子吃起來,包子本就沒多買,一共三個,剩下的午飯就是自己帶的窩窩頭,看得易勇安連忙抓起最後一個。

  “唔好吃,對了大伯,您怎麼在縣衙裡啊?”

  “找了份差事,能賺點銀錢,我有手有腳,總不能讓你們家養着吧?”

  兩人一邊說一邊走,已經要往回趕了,易書元回頭看看,那兩差吏似乎也在遠遠望着他的方向。

  ……

  傍晚時分,易家廚房的在台邊,竈爐内還有微弱火苗,飯桌就擺在這相對溫暖的室内,一展油不時跳動一下火焰,作為室内的照明。

  “什麼?兄長,你要去縣衙當文吏,那離家多遠啊!”

  易保康還驚愕着呢,桌下其妻一下踩了踩他的腳趾,笑着對易書元說道。

  “大伯找差事做是好事啊,對了大伯,縣衙給你多少工錢?”

  長輩說話的時候,易勇安夫婦和孩子在一邊默不作聲地吃飯,但耳朵都在留意着的,此前易勇安也問過自己大伯,但他路上隻是笑笑沒多說。

  聽到趙氏的話,易書元斟酌了一下并未完全如實說,折個五成将數字說了出來,畢竟主簿說他給的待遇絕對是争取到最高了。

  “按日書不低于兩千言算,能得米一鬥五,以市價計銅錢。”

  撰寫縣志當然不止抄錄那麼簡單,得查舊補新,得歸納整理,得記錄成冊等等,但易書元就按桌上人能聽懂的方式說。

  “一鬥五升米啊!”“一鬥五……”

  易保康的媳婦趙氏驚呼出聲,這可是大白米啊,不是小米之類的東西,換算現在米價,怎麼也得七八十文錢,這對于鄉下農人已經不是小數目。

  農家有糧但錢不多,就算有人收糧,在鄉下也不會使勁壓價。

  易勇安夫婦也忍不住低聲說話。

  “這麼多啊!”“這是多少錢?”

  “快一百文錢了吧!”“一天就這麼多啊?”

  要知道易勇安想着一年來不了幾回城裡,咬牙買的幾個同心樓的包子,也不過是花了九文錢,三文錢就能吃一碗素陽春面了。

  也就隻有孩子屁股跟個轱辘一樣在位置上搖擺着,不知道大人咋呼個什麼勁。

  趙氏臉上變得笑容滿面,腳踢了兩下易保康,見他不說話,便自己開口,臉色也從高興立刻變得有些唉聲歎氣。

  “哎,還是大伯有能耐,這些年我們為爹娘養老送終可是困難,娘之前常年有病,時時呼喚着大伯,要是大伯早點回來就好了!”

  這聲大伯趙氏喊得從未如此親切真心。

  趙氏的話外音誰都聽得出來,易保康老臉都要漲紅了,張口就要說話,但被易書元先一步說話壓下。

  “弟妹放心,身為兄長,我定會補償這些年的空缺,吃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