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一出了大殿過後沒多久,老城隍的身軀就越走越小,腳步的震動也越來越輕,十幾步之後已經變得和常人無異。
易書元看後忍不住贊歎一句。
“法身變化确實神奇,可惜易某不修神道……”
說話間易書元也在想着,若能成擎天巨人豈不是法天象地了?
老城隍的回應則頗為認真。
“法身也并非神道獨有,不過是法力凝練,隻是神道金身最為方便而已,易先生仙道高絕,想成豈是難事?”
話說到這份上了,易書元也就借坡上驢了,厚着臉皮道。
“易書元不過新入道而已,豈能有什麼高絕仙法,易某對修行之道各種玄奇奧妙早有向往,隻是接觸不到太多,若是老城隍方便,城隍殿内有什麼能借閱的此類書籍,可否容易某一觀?”
上回第一次來,易書元沒好意思講,這次看老城隍心情不錯,而且一來二去也熟了,就嘗試提了一嘴。
“哈哈哈哈,世間最玄之妙,仙道法脈當占其一,我元江縣陰司不過一隅小神之轄境,怎可能有什麼仙道奇書,先生也未免太高看我等了,但先生若是不嫌棄,我命人抄些神道之冊和一些雜學給先生送去吧,也不談什麼借閱,就贈予先生了。”
易書元當然不可能嫌棄,心中贊歎一句大氣,嘴上也由衷感謝道。
“那也好,多謝城隍大人了!隻是這神道之冊能輕易外傳麼?”
易書元記得上一次闊南山神就對神道的東西諱莫如深。
“嘿,幽冥通錄自然不方便露出,但關鍵之處在于神位,不承其重則不涉寶錄之秘,抄寫一些概要之言算不了什麼,快則三日,慢則一旬,待我等好好整理一番便給先生送去。”
很顯然,比起山神,老城隍在自己的管轄區域内的自主權要大得多,也讓易書元放心不少。
兩人聊天間已經到了鬼門關,一衆陰差無不鄭重行禮讓出關口。
老城隍也在出關之後斟酌着說道。
“易先生本該是出世仙修,或許是逍遙自在慣了,如今又志趣遊戲紅塵了,隻是先生似乎對當今塵世種種已不甚了解,便說這神道香火吧,也同衆生功德息息相關,有些神祇隻想要香火之力卻忽略了根本,實在是可笑又令人唏噓。”
這麼說着,老城隍帶着笑意說道。
“前朝劉士道善修水利,乃有大功德,一次帶領百姓拜那水部天官,其神竟有些受不住那三跪九叩,當夜夢中就告知劉士道今後勿要再拜。”
說着,老城隍看向了易書元,對于心中的某些懷疑也不說破,算是點到即止。
老城隍話裡有話,易書元也大緻聽明白了,他應該是誤會了什麼,隻是嚴格來說這種誤會的方向其實也不能算錯,不過是程度差了不少。
“多謝老城隍提醒,易某心中有數!”
話雖這麼說,易書元也在想着如果自己真的向哪一尊神像拜神行大禮,不知道會咋樣?
當然這也就是想一想。
“好,老夫就送到這了,歡迎先生随時來城隍廟找我。”
“城隍大人客氣了!”
易書元和老城隍相互揖禮之後,他才大步向前走去,到陰陽界限之處時一步踏出,陰間一切已經消失在身後。
老城隍看着易書元離去卻久未轉身,似乎在想着什麼。
而易書元回頭看了看城隍廟之後微微一笑,化為一陣清風吹向元江縣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