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3頁)

  雖然時間比預計的要短很多,但編撰縣志是按工作量來算錢,并不是按時間,早晚總量都是那些。

  加上之前領的,以及縣衙給予的附加獎賞。

  編撰完一部縣志,易書元一共得了七十二兩出頭的銀錢,算是十分豐厚了。

  該拿的拿了,該交的交了,易書元沒有再驚動什麼人,辭呈往文庫書案上一放,就直接離開了縣衙。

  連帶那個酒葫蘆一起,易書元都收入了自己的袖中,他這半年修行可不是虛度的。

  納藏之法其實就是收納物品的法術,收在袖中是以法力為基礎,依托衣袖隐藏,正常而言并不需要專門煉制衣服。

  哪怕衣服換了,也不過是轉個袋子。

  易書元走時不見什麼行李,以至于守門的衙役都以為他隻是和往常一樣出去轉轉,見了也隻是簡單招呼一聲,沒有什麼臨别的感覺。

  出了縣衙,易書元居然有種淡淡的憂傷感,但又很快調整了過來。

  “先生,咱們去哪?”

  灰勉在領口探出頭來詢問着。

  “先去将紙料取了,雖然還沒到約定的日子,但材質已成,已經可以做紙張了。”

  “哦,我也想什麼時候能煉個法器……”

  “你先把修行的基礎打好吧!采氣訣練得如何了?”

  “快,快了……不過先生上次指點我的禦火方面的錯誤,我已經不會再犯了,前天我沒用火折子就點燃油燈呢!”

  這點能耐也來顯擺,易書元不知道說灰勉什麼好。

  不過灰勉入歧途太深,能一點點糾正過來已經能說是逐漸向好了。

  這小貂好高骛遠,從最開始就不專心以妖修的方式修煉,反而花太多心思鼓搗仙道和神道的門道。

  但觸及不到核心法脈,也沒有人指點,反而入了歧途。

  “所謂仙道法門,并不是得了一冊仙術就算得法了,隻得形而不具神,仙法也是旁門。”

  “悟神意而法相随,妖術亦成正道!此前的錯誤盡量忘了,知道了嗎?”

  易書元說的都是結合自身的體悟,他初時沒有仙基,采集天地元氣的法子更類妖修,卻也修出仙靈之氣。

  以幻術為基,也能推衍出地煞之變的頭,同樣是一個例子。

  所以易書元明白,法無定法。

  “知道了……”

  灰勉低聲答應一句,不敢誇口,它之所以陷入歧途太深,是因為它有一本“家傳”的《五行妙術》。

  雖是關五行禦法的基礎和概要,不涉及五行禦法的絕學,卻也是正統仙錄。

  說是家傳的,其實就是開靈智後就在洞裡扒出來的。

  現在這本書暫時在易書元這了,不光是因為易書元借閱的時候,以自身體悟幫助灰勉糾正修行中的不足。

  也是因為灰勉早已經将易書元當成親人了。

  哪怕易書元早已解釋過自己算是“初入仙道”,但灰勉現在就是先生很厲害的态度,易書元自己說也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