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易書元走到那一間破籬笆小院之中時,院内院外已經是螢火如海。
易書元睜開眼睛,風熄意止,無數螢火蟲在周圍飛舞一陣,随後漸漸散向各方……
灰勉已經跳到了房子的房子的屋頂上,愣愣看着數不清的螢火蟲猶如潮汐落去一般蔓延向四方,好久都依然能照亮附近。
等螢火蟲全都恢複正常了,灰勉從房頂下來,竄到易書元身上好奇地問道。
“先生,剛剛您怎麼做到的?您明明沒有唱歌,為什麼我好像又感覺能聽到您的歌聲?”
“某種程度上說,它們也聽到了!”
易書元收起折扇,笑容難得帶了三分得意。
能融道萬情又能寄情于萬千,得法借法展乾坤變化之妙。
悟出這一點,易書元心神亦随漫天螢火而去,散無有定形,聚猶如流水。
可惜小蟲單純,而動物與人之心駁雜,難以借之牽之,但花草樹木風雷流水皆有可為。
易書元所謂的借之牽之,絕非妖術邪法控制人心或蠱惑附身這種,而是從道與情的層面相融。
既得衍乾坤變化神韻,也牽連遞進我禦法之奧妙!
果然仙道法脈有時候是自成體系的,雖然易書元并無此意,但絕對算是開辟己道法脈了。
易書元的仙道之本,是推衍出天罡地煞之變,展乾坤之妙。
但随着修行,自身所得所悟不斷加深,便是不斷抽枝散葉,牽動種種仙妙緣法,于“變化”二字不斷有新的體會。
雖然不過基礎,甚至可能隻是昙花一現。
但這一刻,易書元的心神境界上,于禦法層面,已經超越了尋常仙道之“禦五行”的固有桎梏。
甚至在易書元自己追尋推衍之道上,也打破了自身對于天罡變地煞變之個人偏見帶來的桎梏,衍生出禦道之變化。
所謂乾坤變,本也該如此,所謂變化之道,隻變其形隻感其情,而不得變其法,如何能成?
或許這些本就是相融合一的。
當初在元江縣的雨夜中,易書元也有過類似體悟的苗頭。
但看似早已明白的道理,未必是真的明白。
到今天悟透,易書元心中的自我評價之中,已經可以無愧地說自己道行又進一步了!
心神感悟看似漫長,但其實到院中睜眼之刻已是尾聲。
易書元的心神之中,充滿了悟道之妙所帶來的欣喜。
“先生,那曲叫什麼名啊?”
灰勉之前隻是覺得好聽,現在明白這和易書元仙道都聯系起來了。
易書元想想剛才景象,反而意外地貼合歌名,便笑着回答。
“此曲名為《流光飛舞》。”
說完,易書元便回屋去了,這會不修行體悟,更待何時?
隻留灰勉自己在外面學着易書元哼歌,竄到草叢中去抓螢火蟲,顯得無憂無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