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9頁)

  易書元所在的位置靠近山腳,但實則距離官道也不過是數十丈的路。

  路過的車馬隊伍中,有人在馬背上眺望,能隐約看到有人坐在山腳的荒宅院中,不過并無人多管閑事前去查看。

  時間接近子時,一陣“淅淅索索”中,陸陸續續有一些山中動物出現,其中有前一晚上來過此處的,也有昨天晚上不在這的。

  這些山中動物小心翼翼地到了籬笆外,望着院中廟宇和那個盤坐在廟旁的男子,似乎有一些猶豫。

  不過此刻老馬起身打了個響鼻,嘶鳴了一聲,便有一隻小鹿先一步躍入籬笆,邁着蹄子小心地過來。

  見小鹿沒有事,很快一些動物也紛紛或鑽或跳的進入了籬院内。

  那個山鬼來得比較晚,它扛着一截枯木,木頭裡面的木質層大部分都被掏空了,但裡面現在裝滿了東西,都是山中野果和一些草藥或植被的根莖。

  看到山鬼過來,諸多動物明顯露出懼怕之色,就連原本已經趴到小廟近處的一些動物也紛紛讓開。

  這倒不是山鬼會傷害他們,而是這些動物和人一樣,也會懼怕長得古怪可怕的東西。

  山鬼不敢發出聲響,小心地将枯木在易書元面前放下,這一擺,簡直像是廟前多了個大供桌,而且還放滿了貢品。

  随後山鬼又取出一隻瓷碗,低着身子小心靠近易書元,将碗放在他面前後才立刻後退幾步,跪坐在合适的距離。

  在這之後,其他動物的騷亂也很快平靜下來。

  易書元睜開了眼睛,低頭看向自己身邊的碗,不由覺得有些好笑,這麼擺着好像自己是個要飯的一樣,遂将碗收入袖中,随後環顧四周。

  “菩薩已經走了,今日便由易某代替菩薩為各位解經!”

  易書元神色恬靜中帶着一絲微笑,氣數牽動周圍,令原本多少有些忐忑的動物們心中都自然而然安定下來。

  “往日裡聽不清楚的,今日可聽個清晰,往日裡聽不懂的,今日我也會盡力為你們講解,往日裡聽到一半頭痛難耐的,今日我也會助你們一番,自今夜過後,你們不用再來這裡聽經了。”

  易書元手中已經出現了那一枚舍利子,他将之握在手心,結合此物和昨天的記憶,通感佛經要義。

  再掃視一遍周圍,一共有開啟靈智的大小動物十六隻,以及山鬼一個。

  将來或許其中一些會中途死于天雷,或許一些直接會死于獵戶弓箭或者陷阱下,卷入一些其他劫數中途殒命。

  但易書元也期待它們中的一些能修出一些名堂,或許有一天還能再會。

  不過念頭至此,易書元臉色也變得有些嚴肅。

  “此緣法雖起于此處菩薩,但今夜過後,易某也算同你們結緣,他日若讓我知曉爾等中有誰成了作惡邪祟,定不會饒了它,可記下了?”

  一衆動物和山鬼紛紛對着易書元拱手磕頭,雖然沒有聲響,但也算是回應。

  易書元點了點頭,心中醞釀片刻,将自己的心神情感也盡量融入昨夜的感覺,再次張口之刻,經文已經從他口中再現。

  這一次,經文聲音平靜且清晰,傳入了在場所有動物和山鬼的耳中。

  這一次,經文同樣振聾發聩,好似能直入心間,但聽經者卻能夠完整聽全,即便頭腦依然有些發脹,卻也沒有太多痛苦,仿佛有清泉一直澆灌頭頂。

  易書元念完一遍經文,随後開始講解。

  雖然對佛經沒什麼研究,但易書元也并不需要完全依照佛理解釋,仙道之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樣可以用來解惑。

  究其根本,是為眼前這些稚嫩的修行之輩豎立正确的修行觀念,為他們确立一個合适的目标,不至于像無頭蒼蠅亂飛。

  “行之有德者近人,即便是妖修精怪,持正心修行,則有德自生,不遜色于人!心正則靈明,靈明則神現……”

  “此神非天地之神祇,而是我等修行之輩開悟之根本,可代智慧,也意為明晰自我,便也是觀身自在,既然心中明晰,自然無有恐懼,照此修持,自然道行日進,自然無有惡類,既無身中之惡,也破身外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