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勉不由擔憂了一句,易書元則笑了笑寬慰道。
“運河截流的影響畢竟也是不小的,長風湖雖然會再次出現,但也不可能恢複到七八百年以前那麼誇張的盛況,淹不到現在的城區的……”
“隻不過那肥沃良田不知會有多少将會被淹沒于湖底了!”
長風府産糧大府的名頭,本就是在失去了長風湖之後才逐漸産生的,府城位于原湖的邊緣區域,自然可以不受影響。
但原本湖泊的位置,現在都是最肥的田地,尤其是大半官府豐田,幾乎是不可能幸免了。
反倒是百姓的田地影響并不大,但也會讓官田的雇農十分難受。
……
當天晚些時候,不斷換馬疾馳的幾名驿報士卒終于抵達京城。
禦書房中,聽到消息的皇帝心頭震驚,手中批閱奏章的筆都不由微微一抖,駭然地看向轉達的大臣。
“相國說什麼?”
輔宰大臣同樣心緒未平,此刻沉聲重新複述一遍。
“陛下,長風府突現洪水,幾乎全境受災,百姓損失無計,良田淹沒無算……”
“洪災?洪災?長風府何時有過洪災?”
皇帝死死捏着筆杆,甚至攥出一些咯吱聲響。
“陛下,臣已經命人前去複查,但,但恐怕事實就是如此了……”
民間也有人再說長風府大雨籠罩的事情,一些迹象也已經顯現,能夠多方面印證一些驿報的真實性。
長風府是産糧重地,更是近年來囤庫的重要來源,今天一個“全境受災”把皇帝打擊得不行。
良久之後,皇帝才長歎道。
“查清受災面積,統計受災情況,開府庫,由愛卿協同赈災事務……”
“臣領旨!”
輔宰大臣領旨的時候心中也能理解皇帝那份無奈,想了下直接開口道。
“陛下,天災非人力所能測,陛下勵精圖治以安萬民,容臣鬥膽說一句有些大逆不道的話,在陛下治下遇上天災,對百姓而言,總好過昏君之治時受災!”
這句是心裡話但也是馬屁話,卻也聽得大庸皇帝好受不少。
“相國也學會拍馬屁了?處理好災情,安頓好百姓,不得再有減丁,更要防止疫病,确保明年豐收,不得有誤!”
看到皇帝神色恢複平靜,輔宰心中也安定不少,這就是一個明君帶給良臣的信心。
“是!老臣告退!”
……
易書元是不知道承天府那邊的震動的,他隻知道自己回楚府待了幾天之後,朝廷方面的赈災措施就已經陸續到位了。
在長風府城受災并不太誇張的情況下,又距離京城不算遠,放糧赈災,減免賦稅,以及官府出面組織人手整頓一應事務,并嚴厲打擊犯罪,已經足以穩定局面。
所以對于一部分長風府人來說,雖然洪水依然心有餘悸,卻也對漸漸開始重新回歸生活有着希望。
易書元本來應該告辭的,煉制山河寶圖時的所得需要找個地方安心參悟一番,這可能需要不短的時日,之後道行便能有不小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