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頁)

  易書元一方面存感大湖,感知水系的彙聚,感知水脈的增長,同時也代入龍族之意,悟水澤之力。

  而另一方面,易書元又分神靜思,想着自身的具體修行,乃至世間的一切趣事。

  我的乾坤變化之道,或許也未必是順着曾經存思之刻所前進。

  天罡變能有三十六重變化麼?

  僅僅是推衍出造化陰陽便如此困難,得石生則得此變,卻也并非能翻雲覆雨随手掌控。

  如今由山河社稷圖而來的翻轉山河,也是莫測神奇,隻怕是能推衍,卻也輕易用不出或者用不全。

  若不借助山河社稷圖,真正能随手而來是需要何等法力,何等意境關聯,何等天時地利,何等萬情交融?

  地煞變會止步七十二重變化麼?

  恐怕也是未必,存神融情,遐想萬千,我易書元心神不止,則變化不休,也是為無常。

  我所領悟的五行之變,借法萬情,既有天罡變化之意,又不乏地煞變化之形,可謂是将乾坤變融入世間仙道常理之中,是不是算是一重變化?

  一些看似很複雜很頭痛的問題,在易書元這卻并不煩擾,反而時不時能随思而感露出微笑,恍若在心中重新經曆那些瞬間。

  ……

  時間緩緩流逝,易書元身邊的禾苗也慢慢失去最後的生命力,有的在水中漸漸腐化,有的則被魚兒吃掉。

  遠方岸邊的嘈雜早已經不在,曾經苦惱于如何退水恢複良田的官員們,現如今早已經放棄了這種念頭。

  大湖正在歸來,最明顯的就是,易書元盤坐之地,水也在越來越深……

  水下的生靈也在逐漸增多,偶爾可見的魚兒不知不覺間已經開始成群結隊。

  仿佛随着大湖的歸來,自然而然就孕育出了無窮無盡的生機,而那曾經的沃野良田則是孵化生機養分,讓水中生靈迅速成長……

  灰勉畢竟道行不夠,更不像易書元處于自身之道的感悟之中,無法長久保持修行靜思狀态。

  每隔一段時間,灰勉坐不住了就會離開易書元身邊。

  或者抓魚,或者上岸轉轉,或者就是随着水流在湖中亂遊,看着水底的生靈變化,看今天多了什麼,哪天又少了什麼……

  隻不過灰勉也從來不會離開太遠,更不會離開太久。

  長風府城早已經恢複了活力,或者說那次水災似乎已經在人們的記憶中變得遙遠。

  大湖的出現一度讓官府焦頭爛額,讓百姓啧啧稱奇,但如今對于本地人而言,已經開始習以為常,并且也恢複了古時的叫法,稱其為“長風湖”。

  長風湖的藝術價值也開始體現出來,有一些文人墨客聞訊前來,觀看這發生在這個時代的曠世奇觀。

  一些“天波光淺泛粼丘,百裡長風共雲煙”之類的詩詞也開始出現……

  更不知何時開始,湖上已經有了很多漁船穿行。

  在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且統治者有遠見有才幹的情況下,變數帶來的短暫彷徨終究是會過去的。

  比如曾經專門為官田種地的雇農,如今大多成了漁民,或許他們祖上七八百年前也是漁夫,曾經也經曆過大湖突然消失的彷徨。

  ……

  這一天,幾條體型碩大的魚兒在水底遊曳着,翻找着水底的吃食,它們遊着遊着到了一處特殊的水域,就紛紛放緩了遊動的速度。

  遊魚翻石吸螺,卻并不過分關注一個坐在水草之間的人,仿佛已經習慣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