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第7頁)

  易書元對此毫無意見,而灰勉已經在石生肩頭偷笑了,這小家夥簡直自讨苦吃,仙法還沒修好呢。

  聽到灰勉的笑聲,石生又有些後悔,可依然想學。

  ……

  當天晚些時候,一封西北都督鄒介親筆所書的奏文被加急送往承天府。

  信件通過官道經過各個驿站,中途不斷換人換馬日夜兼程,九天之後這份奏文已經到達京城。

  奏文被送到承天府的第一時間,心知幹系不小的輔宰和兵部尚書一起前來面聖。

  午後的禦書房中,大庸天子認真閱讀着奏文上的内容,封面都被緊緊攥住。

  “南晏細作繪制我大庸邊關地形……還不能起戰事,還不能……還沒有到時候……”

  長風府産糧平原被淹沒,幾乎等于在皇帝心頭刺了一刀,更是大大影響了其餘的國策,但即便如此,皇帝也依然穩住心态慢慢治國。

  細作繪圖證據确鑿,但皇帝隻能壓下怒火,他心知大庸民生未複,軍治未善,武備不足,糧草不豐,就是各地糧倉都不滿,還經不起戰火。

  “雖不能起戰事,但也不得不防,需往西北調派士卒,保證軍械完備!要讓南晏知道我大庸厭戰卻不畏戰!”

  “陛下聖明!”

  “退下吧!”

  兩位大臣相識一眼,行禮告退。

  “是!臣等告退!”

  皇帝視線再次落到奏文後半段,心中也有感慨,更有喜色。

  “那無法和尚,便給他度牒,準他安心出家吧……”

  說着,皇帝看向身邊。

  “良喜,遣一名心腹速去溯州,除了嘉獎相關人等……若易先生還在,務必把他給我留住,最好把他‘勸’來京城!”

  “遵旨!”

  章良喜深知帝心,行禮之後退去。

  而皇帝也在此刻長出一口氣,一來欣喜于多年沒有消息的易書元沒事。

  二來,那西北的細作幹系不小,易先生偏偏和好友龍飛揚一同出現在那,又正好和細作和無法和尚撞上,隻怕不是巧合!

  隻能說奇人雖身不在朝堂,但還是心系大庸社稷的!

  不過有龍飛揚這等近乎天下無敵的高手在,怕是也不能強行把人勸來京師啊……

第229章

終究是沒留住

  承天府到溯州路途遙遠,大庸皇帝派人趕往溯州的時候,相山禅院這邊的大營早已經開拔了。

  于情于理都不可能長時間将相山禅院封鎖,也不可能将一群明顯無辜的人一直看押。

  更何況還有易書元和龍飛揚,以及現在的無法和尚這層情面在。

  至于那個一直失蹤的長須僧人,或許也正如無法和尚所說的,并非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