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4頁)

  “她們尚未化形,尋地方靜養去了。”

  哦也對,灰勉想着那兩家夥肯定也損傷不輕。

  比起這邊的暫時安穩,兆州衙門那邊可就亂了套,兆州知州萬世星本來一直有些猶豫不定。

  當得知有大夫來報可能要出現大疫,并尋求官府幫助的時候,萬世星就再也沒了任何僥幸,将胡匡明請進來說明情況的同時,更是連夜召集手下官員商議對策,還将城裡多位大夫一并請來。

  ……

  兆州與登州的邊界,一個大水中損毀大半房屋的村落中,易書元和欽差侍衛簡律在一間勉強能遮風擋雨的破屋中休息。

  他們隻有三個時辰的休息時間,之後馬上又要趕路的。

  不過這會易書元也點着燭火,正在寫着什麼,從文章前言中看是一行顯眼的字,曰:“告赈災司馬書”。

  嶺東道赈災司馬這個官職不是本來就有的,就像一州知州的屬官司馬那樣,屬于個人提拔任用的官員,再發由朝廷審核批準,便有了職權,可能是臨時的也可能是一直能當下去。

  大庸官員除了科舉,還有薦舉制,這便是薦舉制的一種,隻是薦舉一般哪輪得到尋常老百姓啊。

  但現在情況并不一般,擔任赈災司馬一職的人,現在是楚航。

  比起自己老爹楚慶霖這個純粹的匠人,楚航既懂水文情況,也懂工匠技藝,又有大面規劃之能,也不乏細節刻畫之心,關鍵是才學出衆卻又有大局觀,同時還肯賣力,肯用心,受愛戴。

  所以在赈災一個月有餘的時候,觀察了一段時間的李謙就果斷任命楚航為司馬,協助自己辦事,并賦予更多的職權。

  現在楚航是真的當得起一聲“楚大人”了。

  這會易書元奮筆疾書,侍衛簡律在木闆搭的床上躺了一會也睡不着,便坐了起來,走到易書元身邊想看看他寫的是什麼。

  結果看了一會,簡律就皺起眉頭,臉上露出幾分詫異。

  一個大夫,寫的不是病症方面的東西,反而是在寫一封建議文書,關鍵建議的内容是引渠通流挖深井尋水之類的事,這洪災才剛過去呢……

  易書元此文自然是寫給楚航的,自然的,李謙肯定也會看到,而歸根結底,其實是寫給大庸皇帝的。

  這種事站在凡人的角度,是很難有人看得這麼遠的,前有洪災需要治水,後有災民需要安置,并且馬上可能起瘟疫,上至朝廷下至民間都焦頭爛額。

  但這些隻是近憂,沒有遠慮的話,之後的旱情很可能會很嚴峻。

  嶺東大地向來風調雨順,是大庸富庶之地,連番災劫下來若應對不當,隻怕十室九空。

  大庸皇帝确實算得上一位明君,易書元知道皇帝比較在意他,便寫一文提醒一下,雖然當官的事他沒想過,但也算不至于讓皇帝太寒心。

  同時也算隐晦的給楚航一個機會。

  “易先生,這什麼都缺,但不可能缺水吧?”

  侍衛忍不住問了出來,易書元看了他一眼,微微搖了搖頭。

  “此言差矣,從登州城到這裡,我觀察沿途水情水脈,觀各處深淺井水,發現水情不太妙,而且自處暑以來,今已過立冬,登州城一場雨都沒有下,詢問沿途經過村縣之人,都言未曾下雨……”

  易書元零零總總解釋了很多,随後歎了口氣。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啊!”

  聽易書元這麼一說,簡律都不由有些不安,若真是這樣,嶺東百姓也太慘了!

  易書元花了一刻鐘時間将文章寫完,輕輕一吹上面的墨迹就幹了。

  而簡律沒注意到這點,他看到易書元将書文折好裝入了一個紙封之中,然後遞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