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5頁)

  兆州知州肥胖的下巴都激動得不住顫抖,忍不住連連呼“好”。

  “易先生,有這麼多藥的話,應該能根治疫情了吧?”

  易書元長出一口氣。

  “能救很多很多人!”

  随着船隻緩緩駛來,第一艘大船的甲闆上,譚元裳搜尋碼頭上的人群,很快就發現了易書元,心中也又松一口氣。

  在大船固定跳闆的時候,碼頭上的人群也紛紛退開,在官差分配之下,陸續去往各艘逐步靠岸的船隻,他們将會以最快的速度将船上貨物卸下來。

  譚元裳第一個從船上下來,匆匆來到了碼頭上,顧不上理會一邊正要上前的兆州知州,直接到了易書元面前,人沒靠近已經拱手問候。

  “易先生,一别多年,看到先生無恙,譚某就放心了!皇上可是一直挂念着您呢,您終于願意出山了!”

  一邊的兆州知州腳步一頓,心頭不由一跳,好家夥,本以為隻是一個醫術高明的大夫,沒想到是一位隐士。

  易書元向着譚元裳回了一禮。

  “譚公久違了,易某不過是一個說書的,略懂一些醫術,在大災之中施以援手罷了,如今救人要緊!”

  譚元裳敢親自來兆州城,易書元對他也多一份欽佩,畢竟譚元裳是真正意義上的富可敵國,沒必要以身犯險的。

  而且這十七船救命貨物,譚元裳未必就會向朝廷要錢,或者說大概率就是送的。

  一邊的兆州知州趕忙搭話。

  “對對對,救人要緊,譚公,在下兆州知州萬世星!”

  聽到易書元的話微微皺眉的譚元裳轉向知州行禮。

  “哦,萬大人,譚元裳有禮了!”

  十七艘大船上裝的當然不全是藥物,但絕對占了多數。

  随着人們一麻袋一麻袋地往船下扛藥材,一陣陣藥材的香味也彌漫在整個碼頭,并且陸續延伸到了城内。

  光嗅一嗅味道,易書元便明白這些藥材中的絕大多數,絕非濫竽充數的東西。

  在如今整個大庸藥材都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天知道譚元裳用了什麼辦法,付出了什麼代價,才能弄到這麼多救命的東西。

  譚元裳看着易書元一直盯着路過的藥材麻袋,不由感慨一句。

  “有時候,有些事朝廷不太容易辦到,商人自然有商人的辦法,還有很多人有報國之心卻不方便也不太敢直接聯系官府,很多人的報國心一開始是沒有的,所以囤了些東西,但逐漸生出悔意,這些人都會私下找我!”

  易書元看着暫時堆在碼頭上的藥材,微微點了點頭。

  “嶺東大災是一場仗,在一定程度上,逐漸将大庸渙散的人心凝聚起來,有人贊,有人罵,但不可否認,世人皆看到了朝廷救災的決心。”

  “先生所言甚是!”

  ……

  譚元裳和船隊的人并沒有能夠立刻進入兆州城。

  易書元和當地官員給的建議是在船上待三天,這三天中,每人都要喝用新到藥材調配熬煮的“祛病屏風湯”。

  早晚各一碗,一連三天,之後船上的人就可以下船了。

  三天後的清晨,譚元裳早早就到城中找到了易書元,并且一直跟随在他旁邊,反正易書元去哪他去哪。